在家加班视同“在岗上班”不能全靠法院判决-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工媒聚焦

在家加班视同“在岗上班”不能全靠法院判决

陈庆贵
2019-10-21 15:36:29  来源: 红网

  近日 ,两起有关“在家加班猝死是否算工伤”的维权案件,均被法院判决在家加班视同“在岗上班”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一片点赞。虽然我同一些论者一样也想说:判决具有积极法治意义和劳动维权教育意义,然而我更想说,在家加班视同“在岗上班”不能全靠法院判决。

  2017年8月12日,法官杨某在家整理案卷材料、撰写案件判决书的过程中如厕时突然发病晕倒,后经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2011年11月16日,高中教师冯某将试卷带回家通宵批改,导致心肌梗塞猝死家中。

  对上述两起案件,最初人社部门均不予认定工伤,理由是劳动者死亡不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的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认定工伤条件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第十五条视为工伤时使用的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说法。也就是说,不予认定工伤不能说人社部门有何过错。

  相对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工伤“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认定要件,第十五条规定“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概念更加宽泛,强调更多的不是工作处所和位置,而是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实质重于形式,原本职工在家加班工作,实质就是为了完成岗位职责,应当完全符合“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要件属性。幸好,最高法也将这一理解视为对法规理解的应然状态,换言之,并非司法扩大解释,而是回归立法精神和公平正义的权威认定,此一非常准确明晰坚决的裁决定性,为各级法院审理同类案件厘清了司法脉络,也指明了类似案件审理的司法实践方向,甚至对人社部门今后认定工伤不无现实指导意义。设若不是法院如是理解,其他人如是理解中用吗?劳动者维权能成功吗?

  《工伤保险条例》在施行实践中,产生部门理解分歧,至少暴露两点立法“短板”,法条规定过于宽泛,为不同理解衍生歧义预留下了先天空间,相当于一个“6”字,正方说“6”反方说“9”都不错一样。此其一;其二,规定已然滞后于时代演进,“工伤情形已经过了河,工伤认定还在摸石头”,社会已进入家庭办公、虚拟岗位、弹性作息时代,而工伤条例还停留于原初“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的“老皇历”。好在司法捍卫法治精神秉持公平正义,对杨某案,一、二审法院均判定人社部门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主要证据不足,依法应予撤销。冯某案更是经历多轮复议诉讼程序,最终审查的最高人民法院落槌认定,职工为了单位利益在家加班工作期间,应属于“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并驳回了人社部门再审申请。

  两起工伤维权胜诉案来之不易,毕竟劳动者付出了高昂的维权成本。问题在于,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这种维权成本,更不是每个人都有维权成功的胜算把握。“解铃还须系铃人”,说到底,避免类似维权尴尬和救济折腾,尚有赖于立法层面《工伤保险条例》修订提速,从而补上“短板”消弭法条歧义,让条例跟上时代节拍,同步顺应工伤情势形态嬗变,而不能指望在家加班视同“在岗上班”等类似认定全靠法院判决,更不能指望劳动者自己“踏破铁鞋无觅处”自我维权救济。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湘西女教师的真话究竟讲了什么?

    这几天,湖南湘西州永顺县桃子溪村女教师李田田,因在自媒体上“讲真话”,反映基层的形式主义检查而广受关注。目前,当地州委负责人表态肯定并支持李田田;县里有关部门已成立调查组,对李田田及媒体的反映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将及时整改并严肃处理。

  • 中工时评:2020年,这一事关民生与公平的治理目标也要实现

    据《工人日报》10月17日报道,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2019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细则。与往年自查考核表相比,今年的考核细则把对各省级政府的考核项目细化为6大方面共60个评分项。

  • 中工时评:英国首相将迎背水一战

    10月17日,欧盟与英国达成了新版“脱欧”协议。英国首相约翰逊计划19日将协议付诸议会表决。对于约翰逊来说,19日的投票将是背水一战,成则可以带领英国顺利“脱欧”,败则将面临违背承诺或违反法律的两难境地。

  • 中工时评:乳品取信于民仍需秉持如履薄冰之心

    10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在京举办“提升乳品质量 企业公开承诺”活动。伊利、蒙牛、光明等12家大型乳企负责人分别向全国消费者作出郑重承诺,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接受社会监督。

人物

  • 新时代 铁路榜样丨谢小伟:大秦女子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探伤

    2006年参加工作,现任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西工务段西张庄探伤车间柳村女子探伤工区工长。她先后获得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巾帼标兵岗、全国铁路先进女职工等荣誉。

  • 做一个让困难害怕的人

    对一般人而言,面对困难总会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叶培建却让困难害怕,这是何等的豪气和无畏!正是因为不怕困难、善于攻坚,叶培建成为我国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研制团队的“大专家”,成为无数青年英才心中的“主心骨”。

  • 追逐心中最亮的星

    前不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线上线下都火了。先是袁老九十大寿的小视频,在网上点击量过亿,网友们纷纷送上生日祝福;紧接着,袁老在湖南农业大学演讲,学生们欢呼尖叫,上演“大型追星现场”。

  • 李显龙的忧患意识

    香港的暴力骚乱已经持续数个月,这个曾经与纽约、伦敦齐名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出现了资金外流、治理困难的糟糕局面。对此,西方国家一些政客和媒体不仅对暴力行为支持、怂恿,有的还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而来自亚洲国家的声音基本与此相反,尤其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日前公开表示,应该对香港目前局势引以为戒。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