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出的“幸福企业”值得点赞-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工媒聚焦

“唠”出的“幸福企业”值得点赞

杨李??/span>
2019-12-04 13:41:46  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职工代表恳谈会制度,离不开工会的积极作为。工会既是职工合法权益保障的撑腰者,更是劳动双方最为信赖的沟通者。也就意味着工会,一方面要正视职工的诉求,通过广泛调研摸清摸准职工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恳谈会上商谈的事项,更有必要加强督导落实,确保事项的落地,如此才能让恳谈会“唠”出真效果。

  华兴公司现有近8000名职工,其中近7000人长期工作生活在施工一线。为了在第一时间了解和解决一线职工的问题及困难,2018年,公司工会建立了基层项目职工代表恳谈会制度,让企业领导与职工一起“唠唠嗑”“说说心里话”。(12月2日《工人日报》)

  据了解,新闻中的这家企业,以项目工地为单位召开恳谈会,一个季度召开一次。公司制定了相关管理程序,从会议召开时间、参加人员、内容及议程到议题交办,从答复回应职工到公司检查考核,形成了闭环的可量化、可考核、可追究机制。工会把职工恳谈会开到项目工地上,去年至今,250次恳谈会落实解决职工烦心事2094件。

  诚如公司职工表示,职工代表恳谈会制度“拉近了领导与职工的距离,更让职工烦心事快速得到解决”简单来理解,职工代表恳谈会制度就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力通道。毕竟,劳资双方唯有积极有效的协商沟通,才能有助于解决彼此间的“疙瘩”,不仅使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更有助于形成发展凝聚力、向心力,助推事业发展。

  良好的沟通就是为了解决现实之难。比如,婚恋交友难是公司青年职工在恳谈会上说起的一大烦恼。为此,公司建起内部“红娘”队伍和工作群,定期组织单身职工与外部企业职工联谊,去年至今,促成87对青年职工组建小家庭。也就可以看出,代表恳谈会制度不单是“徒有虚名”,更重要的是能办实事,这也彰显出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梳理媒体报道就会发现,类似的恳谈会制度在一些企业并不缺乏,而且同样取得了积极成效。笔者以为,成功的核心之因,无外乎两点,一是劳资双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真诚沟通,确保了恳谈会的务实有效;二是企业对职工的诉求真重视、真解决,而不是只是将问题停留于摆在明面上,正是因为“办好”,才赢得了广大职工的心。

  当然,职工代表恳谈会制度,离不开工会的积极作为。工会既是职工合法权益保障的撑腰者,更是劳资双方最为信赖的沟通者。也就意味着工会,一方面要正视职工的诉求,通过广泛调研摸清摸准职工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恳谈会上商谈的事项,更有必要加强督导落实,确保事项的落地,如此才能让恳谈会“唠”出真效果。

  实践最能证明一切。据报道,华兴公司各单位至今共组织250次职工代表恳谈会,收集职工提出的各类问题2094项,现场协调解决1270项,现场解决率达60.64%,跟踪落实824项,职工满意度达到96.58%。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企业”。当然,更值得期许的是,有更多的企业能够真正重视职工权益,通过“唠”让劳资双方的幸福满满。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让宪法的阳光温暖更多人的心灵

    今天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同时我们也迎来了第二个“宪法宣传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宪法活动。各级工会也启动了“宪法进企业”活动。举国上下洋溢着“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的良好气氛。

  • 中工时评:服务再智能也得有“说话”的人

    日前,一篇针对某电信运营商服务热线“找个‘人’来说话有多难”的帖子,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不论是电话热线还是网上平台,消费者需要咨询和帮助乃至投诉建议时,难寻人工服务并不鲜见。一些服务商和相关平台使用机器人语音进行自动服务,美其名曰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实则削减了人工服务的成本。

  • 中工时评:华为离职员工被羁押251天事件: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

    这两天,华为公司前员工李洪元因30万元离职经济补偿先后被控涉嫌职务侵占、侵犯商业秘密、敲诈勒索等罪名、遭羁押251天的事件,引起公共舆论强烈关注。

  • 中工时评:清欠是责任,是义务,岂容懈怠?!

    今天的人民日报以《跟随农民工去讨薪》为题,记录了四川宜宾市高县“龙湾国际”楼盘工地100多位农民工的欠薪遭遇。两年多来,他们工资专户中的600多万元被承包商冒领、挪用,至今没拿到;开发商则出尔反尔,老账未结又增新欠300万元。

人物

  • 《寻找英雄》:礼赞楷模 培根铸魂

    浓墨重彩地记录英雄、讴歌楷模,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颂扬,是影像时代电视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近期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策划、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承制的大型寻访纪实节目《寻找英雄》第一季开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就在于每个时代都有英雄精神的引领。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更离不开新时代奋斗者的开拓引领。

  • 郭丛宏:且以本心行善举

    最近,吉林省东丰县一位农民大叔郭丛宏的爱心善举,让人感动。多年前,郭大叔参加无偿献血后,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 这位工龄62年的“老师傅”,是“国宝”!

    在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水电分厂,矗立着一台“功勋设备”,它是1957年安装并投入使用的苏联进口9米立车。1957年,9米立车正式落户哈电集团电机公司。

  • 抱持事业心态

    1960年,一纸命令将程开甲调入北京, 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他从此在学术界销声匿迹,却在西北戈壁滩带出10位院士和40多位将军,被人们称作“核司令”。在遭受重重封锁的情况下,于敏接受研制氢弹的任务,先后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终罗布泊沙漠腹地的一声核爆惊雷,为他赢得“氢弹之父”的称号。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