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民工讨薪“靠吼”靠得住吗?-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工媒聚焦

为农民工讨薪“靠吼”靠得住吗?

周稀银
2019-12-18 11:08:52  来源: 东方网

  这两天,一段河北张家口蔚县信访局局长“怒斥”企业负责人,为农民工讨薪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视频中,这名信访局局长对欠薪企业负责人说“你们欺负农民工”、“拍拍你自己的良心”,这些为农民工撑腰的话被广大网友点赞。在怒斥有关企业负责人的第二天,农民工兄弟们便拿到了应得的工资。(12月16日新华网)

  十分佩服这位信访局长的“霸气”,以及其“我也做过建筑工人,能体会工人的苦衷”的将心比心,面对欠薪企业负责人直接使用“怒吼”模式,为农民工讨薪讨得理直气壮、荡气回肠。而事实证明,对方确实被其“震撼”,第二天即兑现了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只是如此讨薪,可以复制吗?又靠得住吗?

  很显然,农民工讨薪被“逼进”信访局,那应该是穷尽了其它办法的不得已而为之。我们不禁要问,此前应该起作用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哪去了?工会与用人单位的工资协商机制又在哪里?建筑工程被层层转包导致农民工工资极易被拖欠的问题为何迟迟得不到防范?

  不等农民工群情激奋、群体上访才来解决欠薪问题,不靠官员“靠吼”震慑欠薪企业,而是希望已经建立起来的制度和规章发挥好作用则成。当农民工讨薪问题依然成为必须由农民工群体或者有担当的官员采取非常手段,甚至不得不“怒吼”,方能“力挽狂澜”之时,也就注定了已有法律和规章被束之高阁,相关职能部门守土缺责。

  很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农民工群体讨薪事件爆发后,有的地方官员往往会宣称相关制度不完善、惩治不够严,给欠薪企业以可乘之机。但问题是在现有制度设计的执行上,你们到底做了些什么?或许只是在农民工群体讨薪事件发生后才想到“制度缺陷”,很是缺乏事前防范和制度的有效执行,还有常态化监管。“事后诸葛亮”谁都会做,发生群体讨薪事件后总是抱怨制度不完善,却缺乏自身职责是否尽到的反省,这也正是欠薪企业大行其道、农民工讨薪之路艰辛曲折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九龙治水”也是农民工欠薪问题长期得不到真正解决的因素之一,看似监管部门很多,也有着各自的职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使得各自为政、相互扯皮问题依然严重,农民工讨薪无门现象仍然存在。加之首问负责制失效,仲裁和庭诉时间成本过大,使得农民工维权之路很不平坦,也就迫使农民工讨薪经常成为热点新闻,这是多部门尽职不到位的失败之作。相关协调机制需要在政府层面牵头组织落实,迫切需要像市民进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事那样的“一站式投诉受理”。

  令人可喜的是,也就在这个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草案)》,明确了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政府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要求按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我们期待法律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但是还要强调,必须降低农民工依法维权的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同时,防范被拖欠的措施必须到位,对于防范不力的政府部门应该倒究责任,变“救火队”为“防火队”,一旦渎职失责,即被追究行政、乃至法律责任。

  我们希望更多官员为农民工撑腰,多些蔚县信访局局长这样为农民工设身处置的讨薪,但更期待法治的力量能让农民工们不至于在回家过年前总是上演“悲情讨薪”的戏码,希冀法规执行能在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政府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三方得到有效运行,不再依靠个别个性官员的“斥责”和“怒吼”才能见效。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网络公益筹款平台莫成商业工具

    一家免费大病筹款平台最近被曝光,其存在工作人员诱导病患瞒报信息进行筹款、根据筹款数量领取业务提成、套用固有模板博取公众同情等问题,引起舆论关注。据新华社报道,存在此类问题的公益众筹平台不只这一家,除了线下地推之外,有的平台对筹款申请和资金监管不严,善款筹措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池利息去向也不透明。

  • 中工时评:让令人揪心的安全事故少点,再少点

    经过多年倾力治理,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频发的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但临近年关,发生在各地的一些事故仍令人揪心。

  • 中工时评:莫让综合素质评价变成“考父母”

    12月9日,针对社会舆论对于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体系的质疑,深圳市教育局召开专题会议,表示将尽快完善该体系。

  • 中工时评:这个专供“职工说事”的工作室,值得关注!

    据12月10日的工人日报报道,今年以来,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的不少企业里,多了一个专门的“职工说事”工作室。在这里,企业有关负责人会定时定点等着职工上门,让职工有什么诉求尽管提,有什么不顺心随时说。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渠道,正从以往一年一次的职代会交流扩展为日常、实时的沟通,搭建起职工与企业双方的连心桥。

人物

  • 厄齐尔的表现很像狂热“圣战者”

    德国籍土耳其裔球星厄齐尔日前在推特上发表攻击中国新疆政策的极其恶毒的言论,在中国互联网上引起强烈愤慨。央视体育频道周一凌晨取消了厄齐尔目前效力的英超阿森纳队的一场比赛直播,此前百度上厄齐尔吧的粉丝们也自主将该贴吧关闭。

  • 士兵变身“网红”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网红”,人们的态度不一,或褒或贬,或趋之若鹜,亦或漠然视之;成为“网红”,途径也多种多样,有的刻意为之,有的无心插柳,有的主动炒作,也有的被动走红……不过,无论是哪种情况,“网红”总有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红”。

  • 像袁隆平那样,生活简单而梦想高贵

    近日,袁隆平院士的“私人”理发店被曝光。这家理发店看起来很不起眼,店内十分简朴,仅有一把理发椅。但这家路边小店却得到了袁老的认可,从2003年起16年来他都在这里理发。理发只要20元够了,每每理完发,袁老总是硬塞给老板100元钱。

  • 为英雄点赞,为英雄悲痛

    看到英雄下水救人遇难的新闻,我们的心情总是会复杂。我们为英雄的挺身而出点赞,可又要努力承受他因此离去的悲痛。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