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无薪试岗”成为“有心坑人”-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工媒聚焦

别让“无薪试岗”成为“有心坑人”

左崇年
2020-06-02 13:42:06  来源: 东方网

  一些企业通过无薪培训轮岗、签订短期无薪上岗协议等方式试用员工,减少用工成本。试用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为了相互了解而约定的考察期。但一些企业却采取种种手段让本该拿到报酬的劳动者白干活。对于这种无薪试岗行为,专业人士指出是违反劳动法律的,用人单位应当立即纠正同时完善用工制度。(6月1日《工人日报》)

  “无薪试岗”实际上是“有心坑人”的新花样。分企业为了避开试用期用工成本,选择招非全日制员工、无薪培训轮岗、签短期无薪上岗协议等违法方式“试用”员工,让本该拿到报酬的劳动者白干活。“无薪试岗”成企业逃避试用期新手段,如此“试岗期”的“免费试用”,是钻了法律的空子,是“试用期”套路的新版本。

  现实中,仍有一些不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暗藏“套路”。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玩心眼、设“陷阱”,让劳动者防不胜防,屡屡中招。这样的“无薪试岗”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属于违反劳动法的违法行为。

  时下,一些用人单位,经常玩“试用期”的小伎俩,把“试用期”当成企业的免费打短工的廉价劳动力,把“试用期”当成剥削员工的工具,员工成了“试用期”的“杨白劳”。一项调查显示,有 43.8%实际“试用期”时长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的工资应相当于同岗位正式工资的80%,但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但是一些企业把“试用期”工资定的很低,如今又搞什么“无薪试岗”,这种招聘,让很多求职者一不留神便钻进了用人单位设计的圈套,不但白白给用人单位贡献了自己的脑力和体力,丧失了其他的就业机会,而且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尤其是近年来,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一些用人单位过于霸蛮,肆意侵犯劳动者权益,在资强劳弱的现实语境中,劳动者博弈能力不强,根本无法与用人单位“叫板”,所以“试用期”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也就屡见不鲜。于是一些用人单位便在“试用期”合同上做手脚,企图想通过这种方式,循环往复把招聘员工当成不花钱为自己卖命出苦力的“生产流水线”,员工成了“杨白劳”,把员工当成廉价劳动力,“试用期”变成一锤子买卖的“一次性用工”,是典型的“周扒皮”,剥削劳动力,涉嫌用工欺诈。

  有关部门应该依法加强监管,对“无薪试岗”之类涉嫌用工欺诈企业坚决说不并依法严厉处罚。同时对于招聘单位一定要严格把关,招聘前期工作中一定要明确用工单位的岗位需求和薪金待遇把关;求职者也要多长一个心眼,最好在签订协议之前走访招聘单位,多了解招聘单位的情况,谨防饥不择食,而上当受骗。同时求职者有权向“无薪试岗”玩“试用期”游戏的用工欺诈企业说不,并通过正常渠道依法维权。积极应对“灵活用工”带来的诸多问题,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是基础。对此,相关部门当引起重视,及时补齐相关劳动法规存在的短板,以更好地适应新用工模式的多元化需求。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通过中国两会感受危难之际的信心和希望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两会的召开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在外媒看来,非常时期的中国两会虽有其特殊之处,但传递的仍然是中国保稳定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是在危难之际愿做“及时雨”的大国担当。

  • 中工时评:用大数据服务好农民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全国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的提案。在提案中,王均金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9亿人,但每逢招工旺季依然出现“用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工厂和农民工之间信息不匹配。很多农民工依然依靠线下人才市场、包工头或者熟人介绍来找工作,而工厂往往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符合技能要求的工人,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 中工时评:为职工“提素”持续贡献新“点子”

    5月24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大会书面发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学技术、当工人成为社会时尚,让搞培训、抓培养成为企业自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人物

  • 中国人的故事|人大代表王耕捷:山水不挡追梦铁路人

    云南铁路已从昔日全国路网的“边陲末梢”转变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铁路枢纽。见证这样历史性的变化,我很骄傲!

  • “复读改应届”的艺人,有关部门不妨去查查

    自从有了微博热搜,有的艺人是求之不得,而有的艺人是避之不及。近日,《声入人心》第一季出道选手仝某因为一场直播,猝不及防就“火”了,不仅登上热搜,还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他在直播中与粉丝聊起高考话题时,自曝当年自己心仪的一所大学不招“往届生”,于是他便通过一些方法,把自己变成了“应届生”。

  • 【你有多美】中国抗疫专家组为津巴布韦留下“拯救生命的礼物”

    中津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今年是两国建交40周年的重要年份。为帮助津巴布韦更好地应对疫情,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湖南省卫生健康委选派的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于5月11日来到这个南部非洲国家过去两周里,这支“中国军团”里的12位专家驱车上千公里,与当地医护人员分享抗疫经验,向当地医疗机构提供防疫建议并捐赠医疗物资。

  •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航天“新生代”展现奔涌的青春能量

    五月的哈尔滨,丁香竞放。不久前,以紫丁香命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成立于2012年的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以卫星技术研究所为依托会集了100多位来自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等不同学科的追梦青年,他们胸怀理想、勇于追求、协同创新、集智攻关,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生代”接力者,他们向梦而行的执著身影展现着奔涌的青春力量,让人欣慰、令人鼓舞。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