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造不好圆珠笔,应反思“系统落后”短板
韩睿
//www.auribault.com 2015-11-12 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 更多

  细究造不好圆珠笔和马桶盖的症结,不独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还存在制约精品制造和创造的羁绊。换句话说,缺乏一个鼓励精品创造的机制。

  中国为何造得出高铁、大飞机,却造不好圆珠笔和马桶盖?人社部副部长汤涛认为,“圆珠笔不好用”等问题背后,还是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一个国家最顶级的产品有一批高端人才去生产,但是更大众化、更常用、进入家庭或者说我们经常用的笔,则需要靠更多的劳动者尤其是技能劳动者在日常生产当中提高质量。”(11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

  毫无疑问,人社部认为“圆珠笔不好用”等问题背后,的确有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

  不错,我们需要靠更多的劳动者尤其是技能劳动者在日常生产当中提高质量,很多地方也开始重视对优秀技工的培养和选拔,并为他们开辟提薪升职的通道,比如北京市近年推出的“在职职工职业发展助推计划”,以及市总工会此后为此举办的一系列比赛选拔活动,就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技工,他们正成为企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然而,仔细考量,这其间也有两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其一,由于技能人才的培养还只是部门行为而不是国家行动,国家还缺乏系统配套的鼓励政策,且被选拔的技工只是极少数,对大多数普通职工还构不成吸引力;另外,多年积淀的学而优则仕等观念作祟,让很多家长和学子还对技工存有行业歧视,有的大学生毕业后宁愿没有工作或宅在家里,也不愿意去应聘技工。不妨说,在技工的倾斜培养上,导向还不够积极,鼓励还不够热烈,甚至在有的地方,还有自娱自乐的情形。

  其实,细究造不好圆珠笔和马桶盖的症结,不独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尽管这里对应着“中国制造”所处的尴尬现实,即“重点领域领先,系统性落后”,但另一个方面,还存在制约精品制造和创造的羁绊。换句话说,缺乏一个鼓励精品创造的机制。宏观没有,微观也没有。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很多时候,比如对于产品的精致化要求,和一些制造大国相比,我们输在细节上,因为缺乏精品意识,缺少敬业精神,缺少精湛技艺。这里的确有技能人才匮乏的因素。但是不能否认,很多企业对此没有追求。也就是说,有些企业可能都争着赶着去做高大上的项目,对于圆珠笔和马桶盖,可能就缺乏兴趣了。

  为什么呢?其一,产值不大;其二,瞧不上眼;其三,没成就感。可是,对于很多高不成低不就的“二杆子”企业,大的干不了,小的又不屑干,于是,圆珠笔几十年一贯制,不出油;马桶盖总是一个样,凉冰冰。再深入剖析,还有懒惰或者投机心理,山寨、盗版,不用一点儿科研投入,也不需要技能人才。

  写到这,想起个笑话,叫一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有的企业错位且错乱了,叫一个和尚搞垄断,两个和尚搞竞争,三个和尚来捣乱。捣什么乱?仿冒,搅局。我们的市场经济还很初级,还不是法治经济。从这个角度而言,不鼓励不保护创业创新,有哪家普普通通的企业愿意去研究制造好的圆珠笔和马桶盖?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