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莫让一时怒气伤了社会公德
唐玉洁
//www.auribault.com 2015-11-11 来源: 中工网—《劳动者报》
分享到: 更多

  11月7日晚,网友爆出“杭州城西花鸟市场一名60岁男子怒气之下虐狗致死”的图片,引起社会一片哗然。令人心生疑问的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仁爱善行”思想传承的背后,为何近年来却频频爆出“虐兔女”、“硫酸泼熊事件”、“研究生虐猫”、“广东学生组建虐杀小组群”等等残暴施虐的陋举,这一切只是经济利益的唆使,还是怒气之下一时难平的心理冲动,又或者这些事件的发生已经对“人性”的考量亮起了红灯。

  圣雄甘地说过,从一个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可以判断这个国家及其道德是否伟大与崇高。同样的一个国家国民对待动物的态度,也恰好反映出了这个国家社会环境的文明程度。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人受利益驱使,在处理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时缺乏真挚的交流,真诚的对待,将他们简单地视为一种利益的互换,从而导致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结越来越淡化,造成了一些人情感的冷漠,情绪的封闭,当这种长期压抑的情绪得不到良好的疏解时,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当一个人遭遇心理压力和挫折境遇时,出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向侵犯者还击时,往往会将愤怒转嫁到替罪羊身上,而在这些被报出的“虐杀事件”中,无辜的动物就成了施虐者情绪宣泄的牺牲品。

  一个人,人格的不健全可以慢慢培养,但人性的缺失就不容忽视,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回头看看这些鲜血淋漓的暴虐事件,“人性”早已被抛之脑后,极其残忍的行为已经让人感受不到一点来自“人心”的温度,如果一个人长期残忍对待动物,久而久之就会对周围的人群也产生暴力倾向,对社会产生报复的心理,这些被我们所忽视的毒瘤将成为黑暗中最危险的隐患。

  一起起虐待动物的事件,都在拷问着我们的天良和人性,考量着社会公德底线,“仁心善性”是儒学传统人性最根本的标志,别让你的一时之气,丢了“人性”,伤了社会公德,毁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承。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