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赝品版屠呦呦演讲词的正面解读
辛望
//www.auribault.com 2015-12-16 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 更多

  伪托屠呦呦名义发表文章,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让人厌恶。但伪作本身的内容还是有可观之处的,伪作者迫切希望国人增强文化自信、继续传承发展中医事业,这种声音不应被轻率否定。

  屠呦呦“诺奖致辞”再次刷爆网络。譬如,一篇流传甚广的“致辞”题为“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另一段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后的发言同样也在社交网络上蔓延:“……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满满的“心灵鸡汤”范。然而,这两个版本的所谓“致辞”,经考证均为伪造。(《科技日报》12月14日)

  伪托名人创作,自古以来并不稀奇。著名的词作《菩萨蛮》、《忆秦娥》,就是无名氏伪托李白之名创作的,由于这两首词水平太高了,后人干脆就将著作权归到了李白名下。赝品版屠呦呦演讲词作者无疑是民间高手,其伪托名人、“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让人厌恶,但人们也得承认,这两篇伪作的内容还是有一点的看头的,否则也不可能很快走红网络,成为微信圈的大热门。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此版本可称为纯心灵鸡汤版,其导向也是满满的正向能量,在此就不必赘言了。

  这里重点分析一下“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版本,在文中,伪作者在煞有其事的介绍完屠呦呦的名字与青蒿的不解之缘后,重点感谢了四个人:父亲、毛主席、葛洪和非洲朋友。

  屠呦呦的父亲是一位开堂坐诊的大夫,也是一位饱学之士。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屠呦呦得到了中医的启蒙,也正是在父亲身边耳闻目染,屠呦呦后来毅然报考北京医学院。由此可见,成功之后追根溯源感谢父辈的栽培无可厚非,也说明推崇良好的家风和培育深厚的家学传统,对培养人才是颇有裨益的。

  毛主席对传承中医贡献巨大,这是史家公认的。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毛主席的亲自领导下,新中国成立了四所中医学院,系统整理研究祖国医学,这四所学府至今仍然是中国中医研发的主阵地。1954年,毛泽东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它就是屠呦呦后来的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屠呦呦一生事业的工作平台。在正版的屠呦呦诺奖演讲中,她本人也亲口引用了毛主席对中医的指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以此表示她对伟人高瞻远瞩的敬意。由此可见,毛主席对努力发掘提高中医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中医在新世纪不仅不能被废弃,还应该得到更大的发展。

  伪作中感谢葛洪的描述,无非是想重复屠呦呦的一贯主张,中国古典医学是个宝藏,有巨大的挖掘价值,对此,屠呦呦本人的论述也是完全赞成的。现在看来,感谢葛洪,就是要继续传承中国历代先贤的智慧,并创新发展光大。应该说,这个路子没什么毛病。

  至于感谢非洲朋友,正是数以百万计的非洲朋友对中国医学的信任,见证了青蒿素的神奇。这种表述至少反映了中国人谦虚、知本的美德,我想,无论世界怎么变迁,中国人谦虚谨慎、乐善好施的美德不应当被否定。

  笔者极不赞同那种冒用名人名义混淆舆论的做法,也谴责某些微信公众号的无底线式经营策略。但笔者希望大众能够更加从容一点,能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看待一些网络上的建设性意见,将网友们的真知灼见集纳起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形成推动国家发展的正能量。至少在增强文化自信、大力传承发展中医事业方面,我们需要更多屠呦呦式的以身示范,也需要更多屠呦呦式的权威人士大声发言。如此,则中国文化幸甚!祖国医学幸甚!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