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电信诈骗从“猜猜我是谁”到“我换号了,敬请惠存”,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但其根本都是利用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盲区”进行诈骗。不给不法分子留有可乘之机,就必须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坚持依法治网,用法律和技术手段保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
“我换号了,敬请惠存”。先是以朋友名义通知换号,再要你“帮忙”。近日,有市民反映遭遇新型“换号骗术”:被骗子假冒自己,给手机里的联系人发短信,声称换了新号码,然后行骗被假冒者的朋友和亲戚。警方提醒,这仍然属于冒充熟人的电信诈骗,只不过又进行了“升级”,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市民群众的通讯录资料,冒充事主向其手机里的联系人进行诈骗。“换号了,最好跟机主证实下!”(6月14日《广州日报》)
电信诈骗从“猜猜我是谁”到“我换号了,敬请惠存”,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但其根本都是利用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盲区”进行诈骗。有媒体报道,个人信息仅 “五毛钱”一条。有人说,互联网时代,谁掌握信息,就是掌握了财富。为此,骗子花小钱赚大钱,想方设法获取个人信息诈骗,既容易得手违法成本又低,自然变本加厉,不断推陈出新。
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缺乏有力监管和法律依据,个人利益必然会遭受损失。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近一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原因,导致网民损失总体约805亿元,人均124元,其中约4500万网民近一年遭受的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上。除了经济损失,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还有无尽的烦恼和无奈,信息的肆意买卖,各种“骚扰”电话、电信诈骗似乎让我们在没有隐私的空间里“裸奔”。
不给不法分子留有可乘之机,就必须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坚持依法治网,用法律和技术手段保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通过立法,首先要明确哪些个人信息禁止公开,哪些信息应该受到保护,增加公民个人提供信息的自主选项等等。同时,也要通过进一步规范网络安全审查、加强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监管、加大对非法收集、泄露、出售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等手段,守住网络安全的底线。此外,还应尽快成立专门的信息安全保护机构,履行数据保护监管责任,也让广大电信用户投诉有门。
同样,每个人也都应该提升自己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尽量不透露个人的重要信息、下载不安全的APP,增强隐私保护意识。
光明日报:坚决斩断垃圾短信背后的利益链2014-04-22 |
汤嘉琛:防骗技术升级要“道高一丈”2015-07-24 |
建立联动机制打击电信诈骗2016-03-07 |
保障网络信息安全需立法先行2016-03-08 |
千余孕妇信息被泄露背后藏有何谜?2016-03-21 |
治电信诈骗用“重典”2016-04-12 |
打击网络诈骗 光发通缉令还不够2016-04-12 |
揭开诈骗团伙背后的“乡情”面纱2016-04-29 |
每案必立才能真正遏制电信诈骗2016-05-27 |
别让微信赌群处在法治“盲区”2016-06-1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