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家庭医生”如何才能胜“度娘”
武洁
//www.auribault.com 2016-07-06 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今年将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明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热情不高,有人宁找百度也不找家庭医生。(《信息时报》7月4日)

  乍一看,家庭医生遇冷,的确很大程度上与居民长期养成的就医习惯有关。习惯了头疼看“专家”,感冒去“三甲”,连社区医院都长期不受待见,家庭医生服务如何从中介入并体现价值,当然不会只是签个约这么简单。

  事实上,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究竟能获得哪些服务,签约与不签约的服务差别究竟在哪儿,是不是不签约就不能看病了,甚至一些家庭医生服务的管理者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而有关家庭医生服务的利好,一些免费服务项目条款往往会被拿出来说事儿,但问题在于,无论是建立健康档案,还是实施健康动态管理,虽然听起来很美,但公众其实缺乏实际感知。这些服务是不是真的贴近并满足了居民的医疗需求,家庭医生服务的好处和价值,也仍然缺乏认同。

  应该说,家庭医生服务的推广,当然是出于改善当前医疗服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善意。既然美国人85%~90%健康问题,都是由家庭医生提供服务并解决,有病上三甲,从来不是美国人的首选。国内家庭医生服务的确空间很大,大有可为。不过,美国全科医师作为患者接触的第一道门槛,长期扮演着健康看门人的关键角色,不仅决定着基础诊疗方案,后续的转诊也全由他们说了算。而家庭医生权力与强势的背后,则是专业水平和能力的支撑。要在美国当上家庭医生,通常要有全科医生执照,其前提除了获得博士学位,还要有多年的各科培训工作经历,从大学本科算起,一个全科家庭医生的养成需要11年时间。如此专业且职业经验丰富的家庭医生,自然不难获得公众的信任。

  相形之下,国内一提及全科医生,给公众的印象往往是不够专业,既然专业医生扎堆三甲才是个普遍情形,家庭医生的能力和水平究竟如何,是否经过专业的全科培训,具备相应的职业经验,对于患者的病情能否做出专业的判断,这些显然才是公众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更关注的问题。而家庭医生服务中只注重签约数量,却忽略家庭医生服务的质量,相关的问题其实已然曝出。可以设想,假如家庭医生的能力和水平还不足以让患者信任,家庭医生服务遇冷,其实一点儿也不意外。

  从这个意义上说,“宁找百度也不找家庭医生”,恐怕还不能全怪公众不识好歹。家庭医生要想胜过“度娘”,关键仍是医疗服务的能力与水准,家庭医生唯有通过服务体现自身的能力,证明自身的价值,真正获得公众的信任,签约率目标才有望真正水到渠成。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