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各地民众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送礼去奢华、重品质,过节形式有创意、重心意,节日消费市场所出现的种种新变化,充分反映了消费“口味”的变迁。
消费者兴趣,常被视为观察市场发展趋势的重要风向标。近日发布的国内首份《中国兴趣报告》显示,62%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兴趣广泛,运动、音乐、阅读是最受欢迎的“全民兴趣”。国人的生活内涵,已不只是围绕简单的柴米油盐,色彩斑斓的生活兴趣图谱,正助推多元、立体的消费市场格局形成。
有机构做过统计,里约奥运期间,全社会对运动的关注度骤然提升。“洪荒少女”等的魅力感召,让有些地方的游泳课报名人数足足增长了一倍。环顾周围,自发性的运动、健身几乎随处可见。中秋假期里举行的北京马拉松,在不少人的朋友圈里刷了屏。当运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服务需求、形成的各种集聚效应,势必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不仅仅是运动。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的变化,很多新兴消费和新的商业模式正加速涌现。从出门用打车软件叫车、吃饭用APP订餐,到网上团购电影票、手机预约教育培训课程,商业创新服务于个人兴趣的理念正在不断加深。而随着互联网与消费的深度融合,企业对于顾客的消费行为偏好与趋势,也有了更为精准的分析与判断。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关注消费者的兴趣,其实就是在给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找方向。从数据上看,2015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足见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作用。与此同时,因为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大量“需求外溢”以及消费能力外流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从珠宝首饰、名包名表、名牌服饰等奢侈品,到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消费者眼中的兴趣点,恰恰是一些“中国制造”的短板与弱项。就此而言,继续针对13亿余人的“兴趣市场”进行探索式挖掘,显然还有不少值得深耕的空间。
粗放式轻松赚钱的日子一去不返,并不代表企业好日子的终结;相反,这“意味着优秀企业的好日子正在到来,意味着全体中国人民有品质生活的开始”。只有当供给产品、质量与服务三者同时推进,与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及时匹配,企业才有可能收获消费者的信任,留住他们的心。而这,或许正是激发社会经济活力的关键所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