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如果平时警钟长鸣,真正把安全当作组织生产、发展经济的核心要义,常抓不懈,而不是随便做做样子,走走形式,很多安全问题也就不会积累起来
8月2日7时37分许,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拋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已致69人遇难,近200名伤者正在医院接受救治。初步判明系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疑因粉尘爆炸引发。据事发企业内部人士讲,“这些年,通知来了一箩筐,层层检查也是家常便饭,但来人了做做样子,过后还是老样子”(8月3日新华网)。
这起极其惨烈的安全事故,让刚刚过去的这个“七夕”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目前,死者已矣,而众多伤者还在医院里痛苦地呻吟,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这一事故也再度拷问我们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既然明知道粉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也一再启动专项治理,并层层检查,为何还一再发生类似的粉尘爆炸事故?安全监管为何总是流于形式?
当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去质疑监管制度,可能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毕竟,企业生产千头万绪,具体的情形也很复杂,不可能那么简单明了。而监管的落实到位,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无论有多少堂而皇之的理由,像昆山“8·2”爆炸事故这样惨痛的教训,仍在提醒有关各方,安全生产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口号,而是关乎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救赎。
其一,监管的重心要下沉到每一个具体的企业,乃至每一个具体的作业人员。以往那种从上而下的层层下达任务式监管模式,不能说没有效果,至少可以让有关各方引起重视,只是,这样的监管往往流于形式,很难真正激发企业乃至员工积极主动的行为。很多时候,与层层检查相对应的,是层层应付、层层敷衍和层层遮掩。只求过关,罔顾实效。
必须明白,如果没有企业的重视,而作业人员又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这种高压式的监管,也就很难真正发挥作用,甚至会沦为数据与报表的游戏。据报道,在粉尘爆炸已成冶金等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中突出问题,且类似事故屡屡发生的情势之下,中荣公司员工上工之前,居然没有人培训过安全生产知识,也没人说过粉尘会爆炸。
当地有关部门显然更满足于宏观层面的漂亮数据,7月15日,江苏省安全生产发布会乐观地披露,该省“连续12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好转态势。”
其二,还应该立足于日常监管。每一起安全事故发生之后,都会迎来集中式的治理行动。客观而言,这样的应急反应无可厚非,也确实能有效地防范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必须指出的是,与集中、突击检查相比,严密、认真的日常监管,显然更符合企业生产的实际,也更能有效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守住安全底线。
如果平时警钟长鸣,真正把安全当作组织生产、发展经济的核心要义,常抓不懈,而不是随便做做样子,走走形式,很多安全问题也就不会积累起来,成为随时可能爆发的火药桶。目前,不少地方出于发展经济的目的,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将安全检查当作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的杂音,从政府层面就有厌烦、抵触情绪,这显然是一种极大误解。
昆山“8·2”爆炸事故仍在调查之中,相关责任人也必将受到严厉的惩处。我们期待,一再爆发的粉尘爆炸事故,能够真正唤醒有关方面,改变眼下的监管机制,将安全责任下沉到每一个监管人员,每一间企业,乃至每一个工人身上,这才是真正的安全管理到位。同时,更要将突击检查,集中行动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唯有常态化的监管才能确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