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人民网报道,2015新学年首周,天津大学学生们拿到手的选课手册中赫然列着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高校开设“恋爱课”,不少网友表示不可理解和反对,认为这是“奇葩课程”,斥其“不务正业”,甚至不少人对之嗤之以鼻,觉得这不过是哗众取宠。小小一门“恋爱课”真的如此“罪大恶极”,需要各方口诛笔伐吗?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个问题,当代大学生是否需要这样一门“恋爱课”?虽然“早恋”问题一直被媒体和舆论所放大,但事实上很多大学生在高考前的寒窗苦读岁月中是没什么精力和机会去“恋爱”的,而大学校园内相对宽松的环境,造成了他们情感上的爆发效应。太多太多年轻人因为不会恋爱影响了自己的学业事业,甚至有人因此而害人害己,乃至触犯法律,不能不说是一种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不能承受的遗憾和损失。
不信的话请去翻看近年来的校园新闻,几乎每年都有许多大学生因恋爱问题而酿成校园悲剧,堕胎、坠楼、伤害他人者层出不穷。而离开校园之后,当代年轻人一路走高的离婚率在很大程度上同样缘于在“恋爱学”上的“缺课”,给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都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说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中的许多人是迫切需要一门“恋爱课”来弥补自己人生中的“短板”的。
那么为什么如此多网友对这门课程持反对意见呢?这恐怕缘于长久以来的偏见和旧俗。其情况无比类似于校园性教育在中国遭遇的尴尬处境。很多教师和家长羞于启口,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们缺乏必要的性知识,以至于在遭受侵害时缺乏自保意识和能力。“恋爱课”遭遇的窘境同样如此,很多中国人总是羞于把情爱堂而皇之地公开表达,骨子里觉得这是个人的“隐私”,认为其不能登上高校课堂这样的“大雅之堂”。孰不知这份保守和固执只会让年轻人在“恋爱”这个环节上付出本不该付出的惨痛代价。
创新和发展,是这个时代重要的主题之一,高校教育同样如此。对于“恋爱学”登上高校课堂,谨慎是必要的,但先入为主地将之视作“洪水猛兽”,毫无根据地对其大加鄙夷和嘲讽,就不是可取的态度了,也缺乏高校该有的“兼容并包”的科学精神。高校不仅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从这个角度而言,让“恋爱学”成为一门课程,不失为一种勇敢而有益的尝试。
顾网闻之 2011-09-15 |
中国网:爱情教育应该写入大学教材 2009-06-15 |
中国网:爱情教育应该写入大学教材 2009-06-15 |
王俊霞:“校园管家”折射学生生活错位 2013-03-21 |
王 聃:“恋爱登记制”是“不把学生当公民” 2013-03-26 |
王 聃:幼稚园大学里的“恋爱登记制” 2013-03-26 |
王军荣:“恋爱登记制”的“善意”也需要技巧 2013-03-26 |
班规励志,贵在自治? 2013-05-08 |
“驱赶鸳鸯” 2013-05-09 |
北京日报:大学生的生命价值 2010-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