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新的统计显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迅速提振珠海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但由于本地职业院校培养规模小,技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去年珠海技术人才缺口已接近10万人,今年继续呈现扩大的趋势,一些企业开出上万月薪仍招不到技术工人。(12月3日《南方都市报》)
用工荒,这其实是最近十年来几乎每到招聘季都会出现的“新闻”。虽然都被表述为用工荒,但却有着结构性的不同。比如,在最初可能是农民工类的低级技工的不足,而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如今可能更多是指具有专门性技能的高级技工的缺乏。这一点之所以有必要指出来,是因为其很好地反映了技工荒背后的本质问题,即人才供应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或是脱节。
一谈到技工荒,人们很容易发现一个普遍性的矛盾现象:一边是企业招不到人,一边却是很多年轻人乃至家长不愿意选择技校。这种反差通常被认为是偏见、学历崇拜使然。诚然,这种群体选择背后,确实有不少观念上的因素,但偏见之存在,在根本上却仍是利益权衡所致。
职业教育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强调,但职业教育的歧视却仍普遍性存在。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时下不少大城市在落户政策的设计上,学历已成为一个硬性标准,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技工都无缘在大城市落户。此外,当前所统计呈现出来的技工缺口,其实可能不够准确。要知道,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其实做了本应由职校生去做的工作。这一来说明,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辨识度是模糊的。二来说明,无论是大学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缺乏对用工需求和经济结构的准确回应。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历越来越贬值,更多的人必然选择去获取更高的学历来填补贬值的那一部分价值。而这种社会性选择,反馈到用人企业那里,由于学历和文凭缺乏准确的技能辨识度,也就只能优先选择高学历的求职者。
可以说,技工荒的出现,反映了市场的正常需求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满足,还产生了文凭挤压效应。在文凭链条上处于末端的技工,表面看需求缺口很大,但并不意味着能够给人足够的就业安定感。于是,一边是企业求技工若渴,一边却是职校依然被冷落。
明晰了这些因素,也就不难理解,面对技工荒,仅仅去指责择校偏见是徒劳的。首先还是要从制度上清除对职校生的歧视和因文凭带来的不公平感。再者,要从顶层设计上,提升教育体系的开放程度,认识到人才培养与经济需求相配合的重要性,为社会化办学、市场化办学扫清机制障碍,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杨亚军:由“用工荒”看中国应向德国学习什么2011-02-15 |
劳动话题:“三本”怎样才能改职教?2014-03-18 |
堂吉伟德:消除职业教育偏见比高考双轨更难2014-03-24 |
熊丙奇:地方本科院校如何转高职2014-03-25 |
文汇报:让能工巧匠真正“吃香”起来2014-04-16 |
熊丙奇:发展职业教育 关键在于改变办学导向2014-06-26 |
刘 白:尊重能工巧匠 事关社会公平2015-07-02 |
修改“唯学历要求”撬动更大公平2015-07-02 |
正本清源让职业教育抬起头2015-07-01 |
王东阳:制造强国需要能工巧匠2015-08-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