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试问教育对学生的心理评估是否有了体系,对“反社会人格”是否有了主动干预的手段与途径?别忘了教育的本质,除了升学率之外,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看到他倒下时痛苦的眼神,我就不自觉地想笑。”“我从来没把他的命放在心上。”“我的世界就我一个人。”——湖南邵东县少年杀师案尽管已多有报道,但当媒体再次带来少年接受专访时脱口而出的这些话,公众的表情仍然为之无语,为之愕然。这样的一个少年,本身就是一把锋利的短刀,不仅刺向了他的老师,也刺疼了所有的人。
12月4日早晨,在父母眼里“内向乖巧”的邵东少年小龙(化名),当着母亲的面,杀害了班主任滕昭汉。在邵东县城小龙父母租住陪读的“家”中,小龙的父亲失声痛哭:“我读书少,只读了四年,也不知道怎么教孩子才叫教得好。我们对不起这个学校,这个老师……”
少年的这种暴戾之气从何而来?在媒体的叙述与刻画中,小龙作为一种反社会人格的形象已然毋庸置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比如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都不难从小龙身上获得印证。甚至作为此类人格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即“拒绝型养育方式、父亲低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低”,在小龙身上也都得到印证。少年这是病了,可是对于社会来说,有药吗?
事件发生后,邵东官方也在积极检讨应对,比如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学校安全隐患排查等。但行政手段的药,能医好反社会人格的心理病吗?
早在2003年河南杨新海特大强奸杀人案发生后,舆论就提出,对“反社会人格”形成过程的干预和阻断,是新的社会课题。然而十多年过去,试问教育对学生的心理评估是否有了体系,对“反社会人格”是否有了主动干预的手段与途径?显然很难称“是”。而临床表明,反社会人格障碍通常在少年后期达到高潮,对于它的干预与阻断,教育本身其实至关重要。别忘了教育的本质,除了升学率之外,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我没有替少年开脱的意思。事实上在司法实践中,反社会人格犯罪与一般犯罪一样,均负有完全责任能力。但是我也认为,社会也应对少年杀师案反思。我注意到有媒体以“记者手记”的方式,斥责有些评论“了解得太少,评价得太早”,认为一些媒体把问题草率地扣上“教育顽症”的巨大帽子。但谁又能否认,此类事件中真的不存在一些常见的“教育顽症”?常见而未杜绝,才更值得反思。
一位温和、负责、优秀的老师,毫无征兆地倒在学生的刀下,我们为之痛惜。但也应看到,一个“内向乖巧”的18岁少年,当他以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的一生断送,也是一件让人痛惜的事情。相关报道见A16版
本报特约评论员杨耕身
女孩摔打男童,心中猛虎何以出笼2013-12-06 |
戎国强:谋财杀老师,三少年为何长出狼心2015-10-21 |
王石川:三少年弑师 典型的病象报告2015-10-22 |
蒋 萌:“三少年杀老师”不担刑责,合法不...2015-10-22 |
凌国华:“少年学生劫杀女教师”,我们都该...2015-10-22 |
王石川:少年弑师,为何不提前应对2015-10-23 |
拿什么拯救弑师案后的留守儿童2015-10-26 |
少年杀手冷血让人震惊和反思2015-10-27 |
戎国强 :“10对1围殴3小时”,留下多...2015-11-05 |
顾 骏:学生管理要有新办法2015-12-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