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变味的“婚丧喜庆”需关进制度的笼子
焦一帆
//www.auribault.com 2016-01-29 来源: 人民法院报
分享到: 更多

  当前,“四风”问题树倒根存,甚至有“隐形”“变种”趋势。针对变味的“婚丧喜庆”,还需保持高度警惕,将其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日前,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各级查处的8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其中大办婚丧喜庆事宜最为突出,有21起。据不完全统计,3年多来各地查处的“大操大办”问题已近万起,被追责的党员干部逾万人。

  中国是礼仪之邦,固然少不了各种礼尚往来,子女结婚、长辈大寿、乔迁新居免不了要宴请亲戚朋友。正因如此,有些领导拿“风俗”“人情”作挡箭牌,把个人、家庭的喜事当作敛财的借口,意欲“喜上加喜”。有些圈外人士也趁机巴结、拉拢感情,以糖衣炮弹引诱领导干部上钩,以达到权钱交易目的。

  近期,因“婚丧喜庆”败下阵来的干部还真不少,从村官辞职为子女办婚宴,到副乡长为女儿操办“升学宴”,再到厅官大操大办母亲丧事……小到一个村寨的带头人,大到主政一方的父母官,均乐此不疲瞄准婚丧喜庆这个机会,捞个盆满钵盈。笔者不禁要问,在正风反腐高压之下,为何还有人要我行我素、顶风违纪?

  归结原因,还是缘于心存侥幸。自认为谁家都会遇到此事,领导干部也是凡人,组织不会连个人私事都干涉。其次,“婚丧喜庆”收礼、收红包是礼仪习俗,请客吃饭拉家常是人之常情,与大贪大恶相比,自己没有主动踩“红线”的意思,而且事先已将有关事项做了报告,就算是组织问话,自己也是有理有据。因此,他们就把“婚丧喜庆”搞得变了味,想方设法大做文章。

  以笔者之见,在正大光明的包装下,变味的“婚丧喜庆”卖的是“腐败药”,玩的是躲猫猫的“把戏”,若稍不注意,还真有看走眼的时候。比如,把地点从星级酒店改到农家小园;对客人分流分批宴请;将宴席数化整为零,避免桌数超标……虽然将变味的“婚丧喜庆”整了容,但穿上马甲的奢靡之风仍留存,腐化之气依旧不退。

  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新修订的党纪党规也明确规定:“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借机敛财或者有其他侵犯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行为的,依照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开除党籍。”当前仍有人铤而走险、心存侥幸,这虽和个人动机不纯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在提醒须尽快扎紧制度笼子,让歪风无处遁形。

  “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当前,“四风”问题树倒根存,甚至有“隐形”“变种”趋势。针对变味的“婚丧喜庆”,还需保持高度警惕,将其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加大监督的力度,发挥监督之合力,构建“互联网反腐”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大数据”发挥“大威力”。其次,健全问责机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敢抓敢管、严查严惩,纠正失之以松、失之以软的现象。唯此,才能让“婚丧喜庆”不变味,把作风建设的好势头保持下去。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