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我们不想再看到什么剧情反转,但即便存在再多的所谓阴谋与炒作,我们也希望公共舆论监督的精力不被浪费,权威的法律调查机制不被误导,完整而合乎逻辑的真相不会迷失。
4月5日凌晨,一名微博ID为“弯弯2016”的网友爆料,称自己4月3日晚在如家旗下的北京望京和颐酒店入住时,在走廊遭遇陌生男子袭击,整个过程大约3分半钟,围观的安保人员和酒店管理人员没有相救。短短两天,事件经由网络舆情发酵,急速演变为一桩公共事件,刷屏社交媒体。
一般而言,消费者在酒店内遭袭击,虽然有些意外,但不至于变成如此备受瞩目的社会焦点,多由酒店与受害人私了,或走法定程序由公安机关调查处理即可。可是,这一案件已进入公安机关的调查环节,却仍掀起舆情巨浪,不仅令人匪夷所思,案件本身的真相也越发云里雾里。网络上的调查、猜测、质疑与批判,似乎并不能有效抵达真相。
事情发展至此,涉及的各方也都作出了回应,但力度与可信度却不尽如人意。例如,微博上曝光的视频,当事人究竟是如何获得的?和颐酒店是否涉黄?袭击“弯弯2016”的男子找到了没有?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个完整而服众的回应。警方调查需要时间,可以理解。但是,酒店在事件过去24小时后才初次回应,原定6日11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延迟了5个小时才开始,且整个过程非常简短,也未给记者提问机会,又是为什么?这种封闭式的应对无法回应爆炸式的舆论传播对信息公开的需求,招致深度批评与质疑便在所难免了。
不难看到,碎片化的信息披露,经由网友的自发挖掘与拼凑,最终不是在接近真相,而是激发出更多的猜忌与质疑。每一个网络社交者,都在利用自己的信息渠道,去拼凑自己心中那个真相,并传播自己的发现与疑点,去获得想要的舆论影响力。但是,网络从来不是一个令人信服的权威调查机制,它只提供质疑与猜测。倘若这些质疑能推动法定调查机构客观中立透明的查证,就不难达到网络舆论监督的目的;倘若这些猜测提供的只是摸鱼的“浑水”或是发泄不满的槽点,那么也可能让真相迷失,让一起公共事件变成一地鸡毛。
网络信息拼凑不出完整的真相,无论是将事件与企业合并联系起来炮制“阴谋论”,还是从当事人新注册微博超出史上大V的高转发量中探寻某种猜想,实际上都无法提供真相。案件的焦点不在被网络舆论捕捉到的涉黄小卡片上,也不在于跟踪这种爆炸式传播是如何发生的;作为一起法律案件,它需要回到起点去查明:遇袭事件中那名至今仍未抓获的嫌疑人究竟是谁?为何要袭击这位女子?这一次,我们不想再看到什么剧情反转,但即便存在再多的所谓阴谋与炒作,我们也希望公共舆论监督的精力不被浪费,权威的法律调查机制不被误导,完整而合乎逻辑的真相不会迷失。
王任辉:探究真相绝非媒体苛求2012-05-24 |
伦敦笔记:莫让“首金”变“手紧”2012-07-30 |
钟 文:无端贬损凸显偏见与无知2012-08-03 |
长沙晚报:别在身份偏执中迷失真相和正义2014-04-14 |
王君莉:官员情妇两位数是“权力猎艳”2015-08-21 |
纪委通报案情理当“纪言纪语”2015-08-24 |
舒 锐:“打死你也白打”,莫让枪支失控2015-09-22 |
莫让谴责不文明行为变成暴力狂欢2016-01-06 |
长期玩手机肌萎缩是又一记警钟2016-03-07 |
长期玩手机肌萎缩是又一记警钟2016-03-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