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别让“道德实验”的口水淹没了真问题
兵临
//www.auribault.com 2016-04-14 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说到底不是在测试人性,而是炮制社会痛点。更重要的不是去检测人性,而是如何将我们每一个人都纳入社会道德机制当中,在点滴之间改变自己、影响他人。

  近日,一段“人贩子当街抢小孩,无路人上前拦阻”的街头实验视频,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并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这段视频引起很大争议,部分网民为片子反映出的人心冷漠感到震惊,也有网民认为实验设计不合理,有哗众取宠甚至炒作嫌疑。

  这种旨在测试他人道德良心的实验,引起争议在所难免。一方面,人性善恶往往在一念之间,不同场景的不同测试,往往获得的行为反馈并不相同,一次实验并不足以得出社会冷漠的结论;另一方面,道德滑坡、责任缺失、人心冷漠,近年在现实中也反复上演,真实案例不一定反映出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但在舆论发酵下,已然于众人心中形成了“人心不古”的印象。在此背景下,拿已有基本预判的事情做道德实验,说到底不是在测试人性,而是炮制社会痛点。

  我们有必要追问这种实验的目的何在?它究竟想要探寻什么问题?据视频发布者称,自己只是受国外类似视频启发,出于好奇心才进行了实验。也就是说,这个实验并没有多么明确的社会目的,反倒是所引发的社会争议值得思考。在我看来,只要拍摄者不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即便是为了炒作也无可厚非;至于一些人当真将实验作为观察社会、探讨社会问题的素材,甚至为人心冷漠感到震惊,说真的,我认为有些矫情。生活中,我们缺乏类似的真实个案吗?问题是我们究竟改变了什么?

  这让我想起若干年前某卫视做的“道德实验”节目——在有较充分安排的基础上,拍摄“小偷情景模拟”“老人摔倒扶不扶”等题材,记录下了普通市民会在相应情境中如何表现。与本起事件相比,电视节目更倾向于将问题延伸到一些社会话题,期许能积极介入社会道德秩序的重建当中。遗憾的是,无论是真实案例所引发的社会热议,还是道德实验有目的性的制造公共议题,最终讨论的焦点——社会冷漠也好,公共道德危机也罢,在每一次的认真讨论之后,我们的人性拯救计划似乎并没有成功多少。

  因此,我不主张拿道德和人性作为实验对象,去检测一个社会的善与恶。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实验建立在一种“道德优越感”之上,即实验的人自认为自己的道德人性要优于他人,否则你有什么资格去测试他人的道德呢?同样,那些一味震惊人心冷漠的人也持有这种“道德优越感”。而我们恰恰忘却的是,自己本身就是所要检测和批评的对象。当人人都在指责他人而不反求诸己时,我们便只会始终处于提出问题的阶段。因此,更重要的不是去检测人性,而是如何将我们每一个人都纳入社会道德机制当中,在点滴之间改变自己、影响他人。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