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上网查查,货比三家”,互联网时代,这已经成为一种消费习惯。而“乱花渐欲迷人眼”,金钱角逐的“十大品牌”,人为操控的“畅销热榜”,花钱运作的“销售排行”……网络收费信息泛滥,令人真假莫辨,不仅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更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些所谓的“品牌榜”“畅销榜”“信誉榜”,已沦为变相捞钱的工具,编织出一个个“消费陷阱”。(5月19日《人民日报》)
自从互联网深入人们的生活并形成一种亚文化后,面对琳琅满目的品牌,消费者总想通过“网络排行榜”为自己的决定提供科学依据,却不曾想这“网络排行榜”里也是一个江湖,藏着不可告人的猫腻,品牌排名、畅销热榜、销售排行都有金钱比拼、人为操控的文武斗,还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
“品牌榜”是收钱发证、合作优先的山寨货,“畅销榜”里藏着花钱打榜、刷榜上位的高水分,“信誉榜”则是职业刷单、数据造假的水军所为,这些金榜题名的状元、榜眼们原来都是一个一个的“消费陷阱”。正因为消费者有这样的需求,商家在利益的驱动之下,一心只想“抄近道”,走上你刷我也刷、靠钱刷榜、打榜的恶性循坏不归路,让本应代表权威、口碑、性价比的排行榜成为了虚假的代名词,不禁让人感叹,是该降降虚火、挤挤水分了。
诚然,排行榜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如果真的“行得端走得正”,对消费者的购物取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如果坐视不管,最终只会引发消费信任体系崩塌。面对这些网络排行榜里的虚假水分,仅仅靠消费者练就火眼金睛看穿商家的“骗局”,恐怕其道行和功力达不到如此高火候,唯有寄托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对虚假行为绝不轻易放过,才能避免“中招”。同时,互联网平台也应承担好社会责任,制定严明科学的排名准入门槛,履行好核对把关责任,别让网络成为某些不良机构的营销工具。
正所谓猛药去疴、重点治乱。网络排行榜里的真假较量必定是一场持久战,只有把脉问诊,开方抓药,共同推进网络空间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让消费者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自由呼吸。
官场应酬2014-04-11 |
洪乐风:失联副市长被抓的五味启示2014-10-08 |
郝 洪:社会有病别让孩子“吃药”2014-11-17 |
八千留学生被开除,不代表整个留学生群体2015-09-15 |
掂掂“经验” 挤挤水分2016-02-01 |
给炒作天价学区房的地产中介以重创2016-03-31 |
让座自觉不是道德绑架出来的2016-05-05 |
动车上拒让座,错了吗?2016-05-05 |
让座自觉不是道德绑架出来的2016-05-06 |
“没做错”不等于“做得对”2016-05-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