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5月以来曝光的全国多地中小学“毒跑道”事件引发了持续关注。近日,央视调查发现,“毒跑道”原料来自废轮胎等工业废料,令人触目惊心!
在江苏等地“毒跑道”被曝光后,不少人便开始思考:“毒跑道”为何在短期内集中出现?人们大致将其归因于三方面原因:政府部门监管缺位、施工单位牟取暴利以及国家检测标准过时。实际上,三者存在一定的逻辑关联,都源于塑胶跑道市场目前的无序竞争状态。
中小学塑胶跑道项目,一般通过公开招标来落实施工单位,单位承接项目后“包工包料”“全权负责”。虽然投标前施工单位需提交相关资质证明,但由于校方无权限制其转包,且对工程本身不甚了解,最终校方的监督和验收都不过聊胜于无而已。有媒体调查发现:尽管国内橡胶材料价格持续攀升,许多厂商开出的承建费却越发便宜。施工方正是靠层层转包来弥补二者之间不断扩大的差价,为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位于最后一端的施工者便可能采用由废轮胎、废电缆等废料粉碎的低廉材料来填充跑道,为跑道安全埋下一颗不知何时会突然爆炸的哑弹。
“毒跑道”事件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学生已出现诸多不适症状的情况下,跑道测试结果依然“合格”,为此,不少人开始质疑国家标准,并呼吁出台更为严格的检测标准。在我国,对产品安全和化学品毒性进行评估的主要依据是国标《合成材料跑道面层》,其检测项目主要包括苯、甲苯和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重金属(可溶性铅、可溶性镉、可溶性铬、可溶性汞)等,项目的确不算多,不过,这样规定也有一定依据。化学检测并不能检测出对象所含的所有化学成分,它必须依据相应的目录来工作,之所以塑胶跑道适用这一目录,是因为在以“正常程序”建设跑道过程中,一旦化学成分超标,一般只会涉及上述物质。而由于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为降低成本,常常违规使用各类催化剂,这些催化剂易产生有毒物质。某种程度上,国标确实落伍了,但落伍的原因首先是施工者违规使用本不该使用的化学品,如果不匡正后者行为,即便更新标准,也很难避免不良商家不想出新的伎俩。塑胶跑道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标配,此前国家运动场馆之所以未出现“毒跑道”,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建设和验收阶段,相关机构均做了充分检验,从根本上杜绝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可能。
许多人指责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其实,称其“监管不力”略有不当。如上所述,如果对跑道化学性质一无所知,监管最后只能变成“走过场”,这并非监管部门有意如此,而是技术门槛起了阻碍作用。即便是专门的检测机构,也要依据国标进行检测,如果脱离具体标准,便需费时费力地尝试各种可能来求得所需结果。故而要让监管行之有效,首先还得规范、打击塑料跑道市场的恶性竞争,杜绝转包、滥用有毒化学品等行为。虽然立法在化学品生产、管理领域还存在较大空白,但我们依然可援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打击掺假造假行为,提高其违法成本,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然 玉:没有国标就拿有毒跑道无可奈何吗2015-10-14 |
然 玉:保护学生健康,哪来颇多无可奈何?2015-10-14 |
刘楚汉:待到铲除“毒跑道”已然晚了2015-11-10 |
跑道的江湖何时能风烟俱尽2016-05-23 |
绝不能再任由“毒跑道”祸害孩子2016-06-02 |
跑道有毒,真没有办法吗2016-06-06 |
“毒跑道”是监管缺位的恶果2016-06-14 |
学校的施工标准应该要有儿童版2016-06-14 |
解决“毒跑道”事件还要举一反三2016-06-15 |
公共安全最怕标准不准规范失范2016-06-2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