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首日无金”又何妨
张天蔚
//www.auribault.com 2016-08-08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阅尽沧桑,笑对得失。作为奥运赛场上的四朝元老,杜丽的静好心态,固然是一种极其个人化的感受。但将其置入更广阔的现实背景则不难发现,中国社会的宽容,及对奥运金牌愈发客观如实的态度,也是帮助杜丽获得如此心态的重要条件。

  里约奥运会比赛首日,中国代表团不仅在女子十米气步枪比赛中失去本届奥运会的“首金”,而且随着孙杨在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微弱劣势输掉金牌,中国队在首日比赛中未得一金。继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后,中国队第二次在奥运赛场上“首日无金”。

  然而,“首日无金”又何妨?

  对于偏好“吉兆”的国人而言,“开门红”总有难以替代的喜庆和暗示作用。因此,中国代表团在对于历届奥运的“首金”项目格外重视,女子十米气步枪老将杜丽于赛前不久奉召归队,就有与小将易思玲组成“双保险”的明确意图。但赛事无情,杜丽、易思玲分获银牌、铜牌,“首金”却被19岁美国小将意外掠去。双保险双双失守,对于中国队的“首金战略”而言,确是挫败。

  但赛后的杜丽却嫣然笑对:“我能在复出后重新站在奥运赛场上,甚至挺进决赛,我自己都感到不容易。银牌已经很好,更何况我还没拿过奥运会银牌呢。”

  阅尽沧桑,笑对得失。作为奥运赛场上的四朝元老,杜丽的静好心态,固然是一种极其个人化的感受。但将其置入更广阔的现实背景则不难发现,中国社会的宽容,及对奥运金牌愈发客观如实的态度,也是帮助杜丽获得如此心态的重要条件。反之,在以往金牌背负着民心、国运的沉重时代,杜丽失利后的嫣然一笑,很可能成为全民情感宣泄的标靶。

  回顾中国第一位奥运运动员刘长春的悲壮出征,或是中国女排首获世界冠军后引发的全民狂欢,运动场上的每一点得失,都曾经在国人心中引发群体性的情感波动。

  可喜的是,一方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由身体孱弱带来的心理逐渐弱化,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也随之改善。如果把少女们面对宁泽涛的健美躯体发出的惊声尖叫,仅仅理解成花痴般的见“色”生情,其实是有点过于狭隘了。以运动场上的健美躯体,激发群体的自信和欢愉,是从雅典古代奥运会时就具有的重要且本质的功能。而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运动员和他们所呈现的运动之美,金牌才会褪去各种附加的价值,真正成为对运动成绩的奖赏。

  从中国队“首日无金”之后的舆论反应观察,这个转变虽然没有最终完成,但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同样可以佐证的,是中国舆论对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反应和评价。以最少的预算,奉献出一场惊艳的开幕式,只是这场开幕式的“惊艳”之一,更意味深长的是,巴西人以一场节俭又简洁的开幕式告诉世界,仅仅靠热情和快乐,就足以支撑起一场美轮美奂的开幕式,甚至可以成为一届奥运会的主旨和灵魂,而在很大程度上,这恰恰是对奥运精神本质的回归。巴西人以他们对生活、对世界、对奥运全然不同的理解,让这一切变得顺理成章又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中国人显然是接受而且理解了这样的回归,国内舆论对本届开幕式的盛赞,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首日无金”的宽容,其实并不意外。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