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为整治电动车闯红灯违法行为,三亚交警创新举措,通过指挥中心高清视频监控、执勤交警对讲机通报、便衣跟踪等多种方式,发现、锁定闯红灯违法行为人,跟踪到家到单位,组织其全家人、单位同事集中学习交通安全相关知识,让违法者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8月17日《海南特区报》)
三亚的这次行动,绝不算开先河的独出心裁,开宗立派。此前各地绞尽脑汁的花式治理,并不在少数。比如为了治理闯灯,提高罚单金额的;有拍照登报的;有为群体性闯灯排名处罚,只罚前三名的;甚至曾有征信重惩,闯灯记录被永久保存,驾考、求职、贷款等都可能遭“拉黑”的……
再看三亚这次新招,也不能说没下血本:专门成立整治小分队,通过指挥中心高清视频监控、执勤交警对讲机通报、便衣跟踪等多种方式,发现、锁定闯红灯违法行为人,跟踪到家到单位,组织其全家人、单位同事集中学习交通安全相关知识,让违法者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
看过公交便衣反扒,也见过开车隐蔽执法,但是由地方交警系统专门抽调特勤、法宣大队20名组员带着执法记录仪,到路口蹲点,看到违规闯灯,不是预警劝阻,现场执法,而是偷拍取证,立此存照,然后跟踪到家,再用宣传车拉闯灯交通事故案例展板,播放车祸视频,基本是把驾考发证最后一环搬到各个闯灯者家中或单位里了。
为一个单独闯灯,而投入的后续人力、物力、财力等执法和普法宣传成本,不可谓不高。普法性价比来讲,这样的看似严格的执法,肯定不会成常态,操作性之低,成本之高,自然难以为继。
隐蔽执法钓鱼执法本就有争议性,看到闯灯,执法者不当场制止违法,反是事后跟踪入户,来一套这种仪式性观赏性远大于实效性的示众式或羞辱性执法,这个执法智慧、手段和成效都不算高明。很多被处罚的当事人表示以后遵守交通法规,只是因为“不再做让邻居和单位同事瞧不起的闯红灯违法行为”——这种只追求游街示众式的简单粗暴,并非是肇事者认识到违法后的真正悔过。
再从开展整治的目的来反观——“当前,三亚正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双修’‘双城’建设,三亚交警全员参与。然而,还是常看到闯红灯等违法行为”,这句很不显眼,却可能是新闻关键。由此看来,这不过又是一次“面子工程”背景下的运动式执法,常态化和延续性很难指望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