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山东“徐玉玉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基数庞大的电话扰民事件仍然每天都在发生,不少电信诈骗犯罪就“藏身其中”。一些被用户标记了上万人次的骚扰电话,仍在疯狂扰民甚至害人。(8月29日新华网)
尽管安装了拦截软件,但各种骚扰电话依旧让人防不胜防。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举报中心日前发布数据显示,近半年内,网民每周平均收到骚扰电话21.3个。
不过,让人困惑的是,不少号码已被众多用户标记为“骚扰”成千上万次,但它们还能拨出来继续骚扰他人。骚扰电话之所以能够疯狂扰民,与监管缺位不无关系。
网络电话与虚拟号段是骚扰电话的重灾区,对此通信运营商们心知肚明。但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各大通信运营商并未主动出击,予以打击,长期以来实名制落实不力便是明证。如此一来,电话骚扰这一“陈年旧疾”不但未能得到有效治理,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让通信运营商们牺牲自身利益,主动治理骚扰电话,这就好像是在自己身上割肉,确实有些高估他们的觉悟。在这种情况下,通信主管部门就该出手了。然而现实却是,通信主管部门往往“雷声大雨点小”,除了发发文件,呼吁呼吁外,很少有鞭子真正抽到通信运营商身上,督促他们向骚扰电话和电话诈骗彻底宣战。
通信运营商与电话骚扰者之间的暧昧,以及通信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力,导致的结果就是骚扰电话有恃无恐,电话诈骗层出不穷,甚至很多都已形成产业化运作。如:江西省余干县的重金求子诈骗、海南省儋州市的机票退改签诈骗、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的网络购物诈骗、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的假冒熟人和领导诈骗……这些诈骗团伙都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它们能在地方发展壮大,除有法律不健全的因素外,也和当地政府打击不力有直接关系。
此外,骚扰电话疯狂扰民还跟个人信息缺乏保护有关。今年上半年,我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7万起,是去年同期的2.5倍;查处违法犯罪人员2.8万名,是去年同期的2.7倍。通过这些案件可以发现,个人信息被公开、买卖现象严重,人们几乎是“裸奔”于信息社会。因此,加强公民信息安全保护迫在眉睫,监管工作必须启动问责机制。
这次,舆论力量的推动和有关部门的全力以赴加速了徐玉玉一案的破获,让人倍感欣慰。然而,避免类似悲剧重演,让骚扰电话不再疯狂扰民,各监管部门责无旁贷,需要果断出手!
汪昌莲:“呼死你”成灾折射信息服务短板2015-02-05 |
鞠 实:打击电信诈骗要完善法律保护效力2015-05-21 |
“大数据”时代隐私不能“裸奔”2015-08-07 |
郭元鹏:“全国最大骚扰电话基地”为何没人...2015-08-11 |
王旭东:让信用成为电商的“共性品牌”2015-08-28 |
长江日报:110防骚扰不是公安机关的独角戏2016-01-11 |
“僵尸会蹦”?110受不了2016-01-12 |
大众话题:“僵尸会蹦”?110受不了2016-01-12 |
张枫逸:110防骚扰不应是公安“独角戏”2016-01-14 |
别给骚扰电话留下滋生的土壤2016-05-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