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校长不择校给家长们的启示
//www.auribault.com 2016-09-20 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媒体报道,常州市朝阳中学校长殷涛没有为成绩优异的女儿小升初择“名校”,而是让女儿进入自己所在的外来工孩子占大多数的朝阳中学。这让他承受了不少压力,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在作秀。

  择校是很多家长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话题。特别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当下,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从孩子一出生,有的家长就开始为择校努力:有钱的买学区房,有关系的找关系,还有,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兴趣班……而有条件为女儿选择一个好学校的殷涛,最终选择了不择校,的确显得有点“另类”。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这几年,为了让更多孩子享受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不少地方出台政策,一方面严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比例,另一方面推进优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然而,择校热并没因此退烧。一方面,名校和弱校之间的教育鸿沟,短时间内难以一下子拉平;另一方面,有能力择校的人依然在择校,而不是就近入学。这些,家长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有样学样。毕竟,行胜于言,孩子的前途耽误不得。至于教育部门说“家门口的学校也精彩”以及“教育公平,优质均衡”等,只能如殷涛所说的那样:“校长的孩子都去择校了,谁会相信我的教育理想”。

  而这,既是殷涛被认为“另类”的关键所在,也击中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槽点”。现如今,为了破解发展中的一些难题,相关部门没少下功夫研究政策措施,可这些政策措施相关部门自身却不信不用。以教育为例。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一直在努力弥平教育资源差距、鼓励就近入学,但实际上每到升学季,教育部门和名校的门槛,早就被一些有神通的人踏破了。教育领域的人,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常常将孩子安排在人们心目中的名校。

  可以说,殷涛这位校长的“另类”做法,带来不少启示。对教育部门来说,想让促进教育公平的理想照进现实,自己首先得以身作则、真信真用,就近入学,给家长们树立起一个良好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教育部门自己对“优质均衡”有信心,家长才会有。比如,得知殷涛女儿不择校,有网友表示自己又相信“优质均衡”,决定不择校了。

  对家长来说,既要看到殷涛不为女儿择校的教育理想,更要看到其在女儿择校上的理性。报道说,作为一名教育者,殷涛为女儿选择朝阳中学,除了要让别人相信他的教育理想,还在于他觉得朝阳中学适合女儿:女儿喜欢阅读,学校走廊上就有流动图书;女儿喜欢剪纸绘画,学校正好有优秀老师和相关社团;外来工孩子更有责任感,善良能干,懂得感恩,等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一点,值得每一位为孩子择校操心的家长深思。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