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常熟市部分服装作坊雇用童工的现象被曝光后,就如何看待童工的问题,舆论场出现了分化。一篇流传很广的自媒体文认为,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有老板雇用他们做工,其实是给他们提供了另外一条出路。而另一篇同样流传很广的公号文章则反驳说,因为“有肉吃”就觉得童工现象并不是最坏,是典型的苟且。
必须加以明确地是,企业主雇用童工,不仅违反道德,更触犯了法律,媒体揭露、政府监管都是职责所在。但需要我们思考的是,童工现象既然为国法所不容,为什么却呈现出“野火烧不尽”的态势。企业主雇用童工是为了降低用工成本,从他们身上压榨到更多利益,而童工则为了得到金钱,看似对立的双方达成了某种统一,使得治理童工现象难以收到实效,甚至受到非议。
其实,童工现象背后暴露的是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在发达地区政府对涉事企业主进行处罚,将童工送回原籍后,这条鸿沟并没有填平。由于家庭贫困和当地办学条件的限制,将这些孩子送回原籍上学,可能失之简单,使孩子们陷入新的困境,很容易回流重做童工。要消灭童工这种丑恶现象,除了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以外,更重要的是针对童工的特点,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地进行帮扶。
像常熟这样以服装制作、加工为特色的城市,对低端劳动力一直有巨大需求,这是童工大量流入的原因所在。政府在解救童工以后,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将他们送到本地的技术学校,给他们提供免费学文化、学技术的机会,在其适龄以后再进工厂打工,其中的一些佼佼者在接受良好培训后,甚至可以在发达地区创立自己的小企业,为当地经济增长助力。即使他们学成以后回到原籍,也是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的一种支援。
实际上,常熟市政府在此次对童工事件的处理中,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思路,但它不应该仅仅是政府化解舆论压力的一种临时措施,而应该制度化,将其完善后作为未来治理童工现象的一项常规措施。
由于国情的制约,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最近几年,我国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正在加大,像常熟这样的发达地区,在国家扶贫工程中更应该主动负起责任,让孩子们能够有机会享受到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在完善的制度安排下,童工现象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治理,而贫困地区的孩子也就看到了希望。
新闻时评:京津冀经济圈路在何方2014-03-05 |
新京报:取消农业户口,让平权时代来临2014-07-31 |
赵志疆:新常态点燃新希望2015-01-06 |
加强规制建设是“填坑、建笼”之举2015-06-29 |
席来旺:让童工重返快乐校园2015-07-06 |
开放数据才能走出“信息孤岛”2015-08-03 |
新型城镇化关键在普及“国民待遇”2016-04-21 |
勾画信息化造福社会的美好蓝图2016-08-01 |
公平是教育改革的前提2016-09-21 |
为养老插上“互联网+”翅膀2016-10-1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