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打车难卷土重来,这锅网约车不背
魏英杰
//www.auribault.com 2017-01-23 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 更多

  这几天,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重现打车难现象。据昨日本报报道,打车等待的时间长了,有乘客等半小时都叫不到车,滴滴打车的价格也明显上去,加过价后的价格甚至比平时贵了2倍还要多。

  网上有篇文章,把原因归咎于滴滴打车的计价模式不合理,变相鼓励司机抬高价格。这种说法,暗指滴滴存在市场垄断、借机抬价之嫌。这样说恐怕并不客观。

  实际上,这次打车难问题重现,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市场离不开供求关系,价格就是供求矛盾的反映。一方面,准备回家过年的乘客多了,跑机场、火车站的车子也多了,市区短程的出租车、网约车相应就会减少;另一方面,外来的网约车、出租车司机也要回家,那么提供打车服务的车子就会减少。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供求矛盾就容易激化。临近春节出现打车难问题,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供求矛盾突出,就会从服务质量和价格表现出来。乘客反映打不到车,除了车子本身少,还因为司机开始挑乘客,谁加的价格高就服务谁。但这只能是部分成因,如果提供服务的车子足够多,司机就不敢乱挑客,否则就会被人抢单。所以,乘客不断加价,还是长时间打不到车,原因不全在于司机挑客,而实在是因为车子少了。这种情况,从以往春运“一票难求”的现象,也可以得到解释。

  那么,为什么去年好像打车难问题没那么突出?这就在于,除了节日原因、供求矛盾,今年还叠加了非市场的政策因素。随着网约车新规出台和实施,北京、上海等对网约车作出籍贯与车辆限制的大城市,打车难问题越发突出。按照生活在那里的朋友的说法,出租车拒载、网约车加价,已经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何以如此?如果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这时候想必会有不少人充当快车司机,加入赚快钱的行列。但是,相关新规却让大量网约车司机退出(或准备退出)市场,阻止了人们加入这个行业的热情。针对司机的各种优惠政策没有了,钱越来越不好赚,还可能随时被当作非法营运处理,这些因素使得在大城市的网约车司机成为了“高危”职业。在从业人员不断退出市场的背景下,碰到春运这种需求高峰期,这就不是能够用钱(加价)解决的问题了。

  就此,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由于供求关系骤变,加上原本有效缓解打车难问题的网约车市场受政策制约而正在不断萎缩,导致若干城市出现大面积打车难的现象。网约车本来不仅可以为乘客提供更方便廉价的出行方式,还是有效缓解打车难以及春运难题的好东西,但因为这个市场已经发生质变,人们就不得不回到从前,再次感受于寒风中在街头打不到车的滋味。

  所以,把打车难的问题归咎于滴滴的计价模式,完全是整错了大方向。被当作“替罪羊”的滴滴再强大,也无法主宰整个市场的价格运作。当前该反思的是,各地的网约车新规是否阻止了这个市场的良性竞争与发展。只有当网约车不受到那么多政策限制,门槛没那么高,才能更好地根据市场变化作出有效应对。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