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光明时评」
近日,一则《老外不用考试上清华?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清华新政让中国考生欲哭无泪》的帖子饱受关注。清华大学新颁布的国际学生(本科)招生简章规定,从2017年起,所有具有申请资格的国际学生可以向清华大学递交申请且不用进行笔试,而以往所有申请者都需先参加4~5个科目的考试而后再加试或面试。
针对网友“门槛过低”“对国内学生有失公平”的质疑,清华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实施本科国际学生的申请——审核制,“扩大了优秀生源的申请范围,实际上增大了申请者的竞争难度”,不能将其等同于“门槛降低”。网友的质疑,部分确是由于对申请制知之甚少,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之前的国际学生招考笔试难度低加之并不很高的申请人数,容易让人产生“门槛更低”的联想,而近年多次爆出的“国际移民曲线高考”事件更是加剧了公众焦虑。
在留学生的招录中,内地高校借鉴国外大学的申请制做法实行招生改革,是融入国际竞争的选择。在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体系中,有一个关键指标为攻读学位的国际学生比例,这一数字的高低将直观反映一所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生源多样化的状况。相比许多世界一流大学20%的国际学生比例,清华目前5.8%的比例并不算高,因此“挤压内地考生的录取名额”的指责不妥。舆论要认识到大学招收留学生的重要意义,不能简单认为,留学生占据了内地学生的录取名额。
但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我国内地高校虽然在世界范围大学排行榜上的排名逐年提高,却未能转化为招生吸引力。这就导致申请清华大学等国内名校的学生减少,无形中造成门槛一降再降。而这和是采取笔试入学,还是申请——审核制并没有多大关系——如果申请者很少,就是按照统一笔试成绩录取,最终录取的分数还是会很低。坚持招生标准以保证招生质量,还是降低招生标准以扩大留学生规模,正是清华等不少国内名校面临的考验。
有招生吸引力的一流大学,一定不是“论文大学”,而一定是重视人才培养,有一流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的大学。不同于国外世界一流大学高度重视本科教学,我国正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更重视学术研究,教学往往被轻视。如果学生追求的是货真价实的教育,如此办学,势必会对国际学生缺乏吸引力。
当前,我国已启动“双一流”建设,评价大学和学科是否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不能只看发表论文数量,必须重视大学能否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生源。何时申请进入我国内地的大学,与申请进入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学校的难度相当,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建成了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一流大学。
(熊丙奇,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教育报:应用技术大学评价标准亟需重建2014-05-09 |
圈点新闻2014-10-16 |
度提竹:亚投行火了高铁走出去2015-03-30 |
暨佩娟:别让教育沦为“富人的游戏”2015-07-07 |
熊丙奇:建设一流大学要有科学评价体系2015-11-06 |
建设一流大学要有科学评价体系2015-11-10 |
风评2016-06-20 |
土豪新生奖学金应公开来源2016-06-20 |
“状元”热盖因评价标准太单一2016-06-27 |
职称改革,放权不等于放责2017-01-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