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如果没有高考,社会将变成怎样
东原
//www.auribault.com 2017-06-07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当我们谈到高考时,不能不提那句著名的“知识改变命运”。很多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故事。在顾长卫看来,“那就像一道光”;在张艺谋心里,“没高考,没现在”。在俞敏洪那里,不可复制的三次高考经历,更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回忆。对于他们来说,对于许许多多人来说,高考犹如一盏灯,照亮了前程,改变了轨迹,高考无愧“命运交换机”。

  当众多历史亲历者讲述故事时,也有人说,时代发展到了今天,高考早已不是阶层流动的唯一通道了,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了。这样的判断,自然也不错。时针总以自己的规律摆动着,趟进今天的河流,高考确实不是,也应该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但我们并不能据此否认高考的价值。公允地看,对于多数人来说,今天的高考,依然是改变命运的主流方式。这种主流方式的角色定位,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变。

  于人如此,于城亦是。舆论场一直有着一个说法,“农村为城市培养人才,小城市为大城市培养农村”,指向的是大量优秀青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通过高考离开了家乡,加入了异乡怀抱。诚然,许许多多人才离开了家乡,但乡愁也是一种生产力,那些离开家乡的人,何尝忘记过家乡?当他们有了能力时,又何尝没有想过回报家乡?而且,培养的人才也不全然出走,大量的人才还是留在家乡,建设着家乡。所以,即便对于一个地区来说,高考依然是改变命运的主流方式。

  对于有过高考经历的人来说,不论成败,高考都是人生最重要的经历之一;对于没有高考经历的人来说,这也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之一。高考正是这样,有时改变了人们的命运,有时改变了人们对命运的看法。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应该轻易唱衰高考,更不应该鼓吹放弃高考。

  高考固然重要,却非不可改变。孔子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已然四十岁了,但现在的高考,并非“不惑”,而是处在极大的困惑之中。很多人在怀疑,历史能否穿透现实,高考还能照亮未来吗?确实,今天的高考面临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是高考制度设计的问题,有些问题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还有些问题则是社会现实的问题。其复杂之处在于,这些问题都集中在高考身上,都化为高考改革的诉求。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高考,这个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同样很难想象,如果高考拒不改变,又会变得怎样?温故才能知新,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但愿高考能做到“四十而不惑”。高考“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不可能单兵突进,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需要具有系统思维。但不能因其重要,所以不敢改革。就当下而言,最大限度地保证高考的公平公正,显得尤其重要。也只有这样的高考,才担得起人们的信任与期待。

  高考依然是改变命运的主流方式。我们应该庆幸,在我们身边有着高考,竟然有这么多人还在信任高考。带着信任上路,高考会更好,未来也会更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