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近,一微博网友自述了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据了解,他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通过前台他了解到,淡季的价格在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账号查询后发现,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账号查,还是380元。
随着科技的发展,宰客技术和方法也“花样翻新”了,原来那些直接“磨刀宰羊”的手法已经“out了”,转而出现大数据“杀熟”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技术宰客”形式。诚然,任何技术的革新进步都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技术本身是没有好恶的,关键看它掌握在什么人手里和用在什么地方。
所谓大数据分析,就是指商家运用大数据技术搜集用户消费行为资料,从各种看似没有关联的碎片行为和场景中,分析“算出”用户的个性化消费喜好、习惯和水准等精准信息,进而精确分类定位,驾轻就熟地“看人下菜”,从而实现精准定向营销和收益的最大化。
例如,当遇到举棋不定的新人或消费较保守的客户时,网站会抛出一个相对有诱惑力的价位,诱导网友注册和消费,先成功获客再说。而对已经稳定的老客户和心甘情愿的“回头客”,系统就不那么“客气”了,它会不动声色地开出一个相对较高,但又不至于高得离谱而吓跑顾客的价格。因为通过大数据分析,网站已经料定该网友虽然感觉“肉痛”但最终还是会掏钱买单。
尽管智能“杀熟”完全由大数据运算和系统后台判定,可谓十分隐蔽。但消费者不是傻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其中的“猫腻”。正因如此,上述微博发出后,瞬间转发破万,网友们纷纷吐槽各自被宰的经历。而令人无法容忍的是,据专家介绍,目前这种大数据“杀熟”现象在互联网平台已经十分普遍。是时候揭开大数据“杀熟”的盖子了!
应当看到,无论这种大数据“杀熟”伪装性、欺骗性有多强,只要它是看人定价、任意调价的,实质上就构成了价格欺诈和宰客欺客的事实。虽说它没有明目张胆宰客那么嚣张,但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一点也不小,必须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及干预了。当事商家理应立即停止侵权,相关部门也应尽快行动,对新形态的“技术宰客”问题给予清晰界定并出台相应的清理整治措施,强化监管,坚决纠正并处罚违法越界的宰客行为,有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光明日报:不能任由大数据运用在法外任性“...2015-04-27 |
大数据时代市场博弈垂青先知者2015-05-15 |
贵阳数博会六论:贵阳数博会开幕当日何以点...2015-05-28 |
孟兆平:用“互联网+行政执法”遏制山寨行为2015-09-30 |
封寿炎:靠什么来管住“天价虾”2015-10-13 |
鳇鱼宰客,是谁在助刀?2016-02-16 |
抓住为民服务要点才能治好“痛点”2016-11-28 |
以法律大数据助力现代治理2017-01-20 |
故宫“全网售票”:限客错峰的“智慧方案”2017-10-11 |
大数据杀熟是老问题新表现2018-03-0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