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大数据“杀熟”是“技术宰客”?
徐建平
//www.auribault.com 2018-03-01 来源: 东南网
分享到: 更多

  最近,一微博网友自述了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据了解,他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通过前台他了解到,淡季的价格在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账号查询后发现,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账号查,还是380元。

  随着科技的发展,宰客技术和方法也“花样翻新”了,原来那些直接“磨刀宰羊”的手法已经“out了”,转而出现大数据“杀熟”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技术宰客”形式。诚然,任何技术的革新进步都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技术本身是没有好恶的,关键看它掌握在什么人手里和用在什么地方。

  所谓大数据分析,就是指商家运用大数据技术搜集用户消费行为资料,从各种看似没有关联的碎片行为和场景中,分析“算出”用户的个性化消费喜好、习惯和水准等精准信息,进而精确分类定位,驾轻就熟地“看人下菜”,从而实现精准定向营销和收益的最大化。

  例如,当遇到举棋不定的新人或消费较保守的客户时,网站会抛出一个相对有诱惑力的价位,诱导网友注册和消费,先成功获客再说。而对已经稳定的老客户和心甘情愿的“回头客”,系统就不那么“客气”了,它会不动声色地开出一个相对较高,但又不至于高得离谱而吓跑顾客的价格。因为通过大数据分析,网站已经料定该网友虽然感觉“肉痛”但最终还是会掏钱买单。

  尽管智能“杀熟”完全由大数据运算和系统后台判定,可谓十分隐蔽。但消费者不是傻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其中的“猫腻”。正因如此,上述微博发出后,瞬间转发破万,网友们纷纷吐槽各自被宰的经历。而令人无法容忍的是,据专家介绍,目前这种大数据“杀熟”现象在互联网平台已经十分普遍。是时候揭开大数据“杀熟”的盖子了!

  应当看到,无论这种大数据“杀熟”伪装性、欺骗性有多强,只要它是看人定价、任意调价的,实质上就构成了价格欺诈和宰客欺客的事实。虽说它没有明目张胆宰客那么嚣张,但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一点也不小,必须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及干预了。当事商家理应立即停止侵权,相关部门也应尽快行动,对新形态的“技术宰客”问题给予清晰界定并出台相应的清理整治措施,强化监管,坚决纠正并处罚违法越界的宰客行为,有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