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张承惠:央行全面降准的短期因素与长期考虑
//www.auribault.com2015-04-20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中国人民银行19日傍晚宣布,自20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降准。这是继今年2月5日启动全面降准后,央行二度“全面+定向”降准。央行频频出手,既有总体降准,又有定向降准,且力度相当大,其背景,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考虑。

  从短期因素看,近期中国经济“三期叠加”压力不减,“稳增长”成为当前宏观政策的首要任务。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0% ,比2014 年四季度降低了0.3个百分点 ;3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5.6%,比1-2 月累计增速回落1.2 个百分点,月度增速连续两个月环比回落超过1个百分点,跌幅超出预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3.5% ,比上期回落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0.2% ,回落0.5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降准释放基础货币、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能力就成为必然的选择。需要强调的是,存款准备金无论是普降还是定降,都是为了结构性调整,支持实体经济。降准并不是搞大水漫灌,更不是搞强刺激,货币政策没有转向。

  另一方面,此次降准也有利于1万亿元地方置换债券发行。2015年地方债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除了置换债券以外,新发行的地方债也将有6000亿左右。债券供给增加的预期抬升了债券收益率,影响到地方债的顺利发行。此次降准将释放出2万亿左右的流动性,对于市场消化地方置换债券、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进而促进基础设施投资无疑有积极作用。

  此外,近期外汇占款增速大幅放缓。过去十余年,外汇占款曾是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但自2014年6月以后,外汇占款出现阶段性减缓,加上其他因素影响,导致近期流动性偏紧。从这个角度看,降准并不是一次临时的措施。

  从中长期看,降准首先有利于推动金融改革。根据国际经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多数国家曾经出现利率快速上升的问题,给实体经济带来了沉重成本压力。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利率市场化的攻坚阶段,为减少利率市场化给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必要保持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

  其次,降准也有利于支持我国的经济转型。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不仅需要为大规模的产业重组、企业兼并提供资金,也需要化解因企业破产、转产、停产等因素带来的金融风险。因此,货币政策应当保证市场有充足的流动性,并使资金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此次降准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将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农信社水平;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对符合条件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执行较同类机构法定水平低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显示了中央银行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能力的政策意图,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领域支持力度。

  第三,降准有利于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在此次降准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9.5%,处于国际偏高水平。由于我国存款准备金利率远低于银行吸收存款成本,存款准备金相当于对商业银行征税。存款准备金率越高,税率就越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市场准入的逐步放开,未来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银行“躺着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有利于市场化的稳步推进。今后应当在2-3年的时间内,逐步将偏高的存款准备金将到正常水平(例如8%-10%)。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