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一石激起千层浪,8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相较前一日贬值2%,三日内累计贬值超过4%。其实早在去年12月份,美元走强、世界范围内其他货币陆续贬值之时,人民币便已经积聚了一定的贬值预期。此次调整,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之前积累的贬值压力,同时也为维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是新常态下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
央行在此时出台如此大胆的改革举措,不仅必要,而且及时。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需要依靠改革激发社会经济增长的活力,但是与对经济刺激“快而猛”的基建项目相比,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稳定的经济环境,更需要全社会的信心和热情。在企业调结构、去产能,外部市场需求偏弱的情况下,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和其所带来的人民币小幅贬值,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很有限。此举则让人们看到了改革的持续,从而重拾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长期来看,建立一个灵活稳定、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的汇率制度,会通过营造稳定的经济环境服务经济增长。此外,这对平衡国内外货币需求、抑制跨境资本流出、改善宏观经济环境也有重要作用,而且,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充分与市场接轨,增加了人民币在今年进入SDR的概率。
作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金融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新常态下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有其特殊意义。首先,降低了社会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有利于营造稳定的外部经济环境。市场对汇率走势的分歧可能会在短期暂时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但相较于中国3.6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将很有限。从长期来看,待市场磨合之后,人民币汇率与市场接轨、充分反映市场的供求,会形成一个相对平稳的预期水平,有利于中国国际收支的平衡,降低了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其次,随着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国际跨境资本流动频繁,世界范围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加剧,同时境外资本流入境内外汇市场的数量也在增加,央行调控人民币汇率的难度和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此时,贴近市场的汇率水平、更加灵活有效的汇率机制,强化了央行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会更加游刃有余,更好的服务于“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新时期政策目标。
可以预期,未来中国的金融改革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改革之后,引入合格的境外投资者、放松交易限制、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等,都会依照市场的反应和宏观经济形势适时推出。相比之下,更加引人关注的是利率市场的改革。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有阶段性成果后,利率的供求也会发生变化,如何制定灵活的管制措施和调控手段,让利率水平真实反映市场的供求,是下一阶段金融改革的重头戏。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人民日报海外版:逼人民币升值意欲何为 2009-11-20 |
人民日报海外版:逼人民币升值意欲何为 2009-11-20 |
陆前进:金融与贸易怎样协调开放 2011-12-13 |
贺力平:汇率弹性扩大释放金融改革空间 2012-04-16 |
朱迅垚:汇率改革重燃经济改革信心 2012-04-17 |
孙立坚:人民币“远行”需实体支撑 2012-04-25 |
陈果静:增强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 2014-01-06 |
祝惠春:人民币国际化需循序推进 2014-04-21 |
证券时报:“三大货币说”和国际汇率平衡 2009-11-18 |
证券时报:“三大货币说”和国际汇率平衡 2009-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