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中服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 战英杰
如今的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依然有巨大的潜在需求,找对路,走出去,深挖细掘,就能获得自己的市场地位
在实体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下,三驾马车要靠什么往前跑?面对消费不振、投资减少的挑战,出口是否还可以成为一个有效转型升级的“出口”?已经有“价低量大”印象的外国人还会喜欢中国制造吗?
服装行业是一个曾经在海外市场屡创佳绩而如今却被认为是日薄西山的传统行业。如何在不再那么朝阳的行业和领域里耕种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这不只是服装企业,也是众多在向微笑曲线两端攀爬的中国制造业企业,需要共同思考的课题。
其实,如今的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依然有巨大的潜在需求,找对路,走出去,深挖细掘,就能获得自己的市场地位。
我认为,要改变外国人对中国产品“廉价”“质量差”的印象,得先知道人家想要什么,而不是“便宜就好”“走量为先”。
以非洲为例,几年前就出现了一种趋势——很多国家的新兴阶层对产品的品质有很高的要求,也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没有支付能力——我们要做的是及时跟进这一动态,并调整自己的产品线,研发设计完全跟上,服务也要跟上,才能打动他们。因此,我们的出口只要有可靠产品作为保障,在不少领域还是有底气的。
另一方面,除了实物出口,还得有品牌出口意识。比如,我们有一个男装高端定制品牌“社稷”,因为做工精良、品质优雅,在国外已经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有的消费者在穿过“社稷”品牌之后,会放弃原来青睐的欧洲奢侈品牌。当然,品牌出口对品质的要求更高了,打造品牌要有耐心,不能急躁,慢工出细活才能酒香不怕巷子深。
除了产品上精耕细作,所有在海外开拓市场的中国企业还需要团结协作,不要相互倾轧、搞内讧。国际市场那么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机会,互相挤对从小处说是损人不利己,从大处讲对整个国家形象和利益都是伤害。
总之,只要路走对了,心态对了,对中国企业来说,出口这个“出口”还是可以找到的。
(本报记者 熊 建整理)
证券时报:韩国“狙击”中国产品不智 2010-02-26 |
证券时报:韩国“狙击”中国产品不智 2010-02-26 |
证券时报:韩国“狙击”中国产品不智 2010-02-26 |
新华每日电讯:勿拿反倾销当保护主义“遮羞... 2010-07-02 |
李永群:“双反”不利“双赢” 2011-05-19 |
中华工商时报:中国当上出口冠军更是众矢之的 2010-01-04 |
伦敦笔记:自豪的梳理 2012-08-09 |
毕晓哲:期待迎来消费者的春天 2015-04-30 |
高 歌:乐见“中国制造”更漂亮地走出去 2015-05-08 |
中华工商时报:中国当上出口冠军更是众矢之的 2010-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