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刚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高度评价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建议》指出,“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实际上,今天我们讨论“十三五”规划,某种意义上就一定要具有天下观,这个天下就不只是中国。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已经站立在世界经济、政治及全球治理舞台的中心,成为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发挥着巨大正能量。
中国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从GDP数据来看,我国GDP总量(汇率法)已从2010年的6.04万亿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10.3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比重从9.2%上升至13.3%,比2010年提升4.1个百分点。以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0年中国经济将达世界总量20%左右。胡鞍钢指出,现在的中国当之无愧是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大发动机。
从贸易数据来看,我国外贸年出口2009年达12016.7亿美元,首次赶超德国跃居全球首位;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预计今后五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将达到20-25万亿美元,其中进口贸易约在10-12.5万亿美元,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此外,中国非金融对外投资将达到5000-7500亿美元,为世界对外投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提供更大规模资金。因此,“十三五”时期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为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和贸易注入更大活力。
从科技实力来看,2014年中国科技实力占世界的比重为23.49%,相当于美国的1.22倍。五年前的2010年中国科技实力占世界的比重为16.00%,与美国的相对差距为1.31倍;而十年前的2005年这个比例为8.37%,与美国的相对差距为2.88倍;可以看见的是,十年里,中国的科技水平在迅速提高,正以很快的速度逼近美国。2014年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共收到230万件发明专利申请,其中最多的是中国,高达92.8万件,占了40%,其次是美国57.9万件,这是中国连续第四年居于发明专利申请量第一的位置。数据显示,日益增强的科技实力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支撑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胡鞍钢表示,根据“目标实施一致性评估”法,“十二五”规划实施四年评估结果得分是93.1分,比“十一五”规划87分有明显进步。根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的预测,整个“十二五”规划实施五年的得分将超过90分,甚至取得更高的分数。胡鞍钢指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绩效是“优秀”,这将给全国13亿多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也会给世界一个惊喜的表现。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步上升
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吸收外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全面参与世界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追赶者到引领者,从世界边缘化地带走到世界舞台中心扮演世界大国的角色,中国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
从国际视角来看,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胡鞍钢表示,中国已经处在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软实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需要中国。无论是大国或小国、富国或穷国、亚洲或欧洲,都在关注中国的走向,都在倾听中国的声音。无论是从过去十几年,还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都是世界经济增长、贸易增长、投资增长的最大发动机。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无论是世界经济增长,还是建立开放型世界经济,都需要改革现有国际经济治理结构,提高发展中国家发言权。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这两年,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出访足迹遍布六大洲,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从G20集团领导人峰会到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博鳌亚洲论坛到金砖国家峰会,国际会议上已经缺少不了中国领导人的身影和声音。
而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仍处于上升趋势。“事实上,我们已经迈入了'中国的十年'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将迅速扩展全球影响力,成为各国都不可能忽视的一支力量。中国在各种跨国机构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地缘政治环境也将对中国有利”,美国欧亚集团总裁伊思·布雷默曾在美国《时代》周刊上刊文评价中国的逐步崛起。
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十年里,中国综合国力占世界总量比重也在不断提高。胡鞍钢介绍,2005年中国综合国力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为10.50%,与美国的相对差距为1.84倍。五年前的2010年,这个比重进一步提高为14.10%,与美国的相对差距缩小为1.17倍;而2014年中国综合国力占世界的比重提高为17.13%,而美国的占比下降为15.25%,中美差距为0.89倍,即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才成为世界第一大综合国力国。
图为1990年至2014年中美综合国力对比
当前的中国对外开放正在从“引进来”为主转向为更加积极主动“走出去”。“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开放中融合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胡鞍钢指出,中国能够因对外开放而成功,世界也将会因中国成功而不断发展。
放眼未来,党的十六大报告公开提出了,到2020年GDP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同时也提出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以上;城镇化率超过50%;农业从业人员比重降到30%左右。现在的中国正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加速前进。“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同时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胡鞍钢表示,一个生机勃勃、更加开放的中国不仅有强烈的政治意愿,而且还有强大的实力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做出更大贡献。一个与世界共命运、共成长、共繁荣的中国,其自身的定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发动机;世界宏观经济的稳定器;世界贸易的最大市场;世界创新的最大贡献者;世界经济治理改革的领导者。(光明网记者张琳)
国家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总目标最具特色2012-11-09 |
光明日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前景更光明2014-12-19 |
宣 宇:中国经济“最强音”温暖冬季达沃斯2015-01-22 |
宣宇:中国经济“最强音”温暖冬季达沃斯2015-01-23 |
光明日报:“新常态”同样具有世界意义2015-02-11 |
周人杰:引领新常态,呼唤“心常态”2015-03-04 |
新华社:“中国将扮演更重要的稳定器”2015-03-23 |
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升级版2015-04-15 |
胡鞍钢:新常态呼唤宏观调控目标升级版2015-06-29 |
平 言:保持定力 勇毅笃行2015-07-2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