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消费经济的兴起,一要依靠老百姓的钱袋子,二要顺应甚至引导生活新时尚、新潮流,从而产生新需求、新供给,三要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有钱、有需求、有好东西、有好环境之后,何愁消费之风不吹起来
有人说 “双11”的狂欢,是一次消费高潮。笔者却以为这至多是一次“伪高潮”。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双11”是廉价消费的狂欢,大多代表低购买力,而非真正有实力的购买力。或者说,只有在去 “双11”之后,消费依然坚挺,消费驱动的新时代才算款款到来。
近日,马云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未来5到15年,是一个了不起的经济发展的好时代。中国经济从投资、出口,走向真正的消费,从“双11”就可以看得出。”
笔者认同未来5-15年间,中国将迎来消费时代。但消费时代的到来并非依赖“双11”的刺激,而是伴随着投资的复苏,伴随着产业升级的步伐,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企稳增长而水到渠成。归根结底,消费经济的兴起,一要依靠老百姓的钱袋子,二要顺应甚至引导生活新时尚、新潮流,从而产生新需求、新供给,三要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联想起传统零售业在电商冲击下的凋零。业态更迭的背后,是否也有百姓消费日益低廉化的趋势?换句话说,是不是老百姓越来越不敢花钱?事实上,在经济增长面临进一步下行的风险,社会保障体系也未彻底完善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意愿渐趋薄弱是正常的。尽管中国居民储蓄率高达50%,占GDP一半左右。要打开百姓的钱袋子,关键还是要增加收入,提升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显然,“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政府可利用的财政空间还很大,货币政策的空间也不小,民间储蓄、外汇储备还很殷实,企业家可投资的领域还很宽广……笔者相信:“十三五”期末,“两个翻番”的实现绝非空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日前发表观点,从投资拉动的角度阐述了“两个翻番”的可能性。他提出了拉动投资的“五大产业”:一是追赶型产业,指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的产业,比如每年进口1.3万亿美元的中、高端制造业产品,说明我们还有很大的追赶空间;二是世界领先型产业,这类产业进一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保持世界领先优势,则仍有发展空间;三是退出型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考虑转移到非洲等海外去发展;四是弯道超车型产业,主要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领域,现在讲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主要是这个领域;五是战略型产业,比如国防经费支持的产业。巨大的投资空间,背后一定是产业升级和经济的企稳回升。
另一方面,从消费拉动的角度看,主导产业的更迭是伴随着消费升级而实现的。从消费升级的轨迹看,中国经历了从吃穿主导的温饱阶段到住行主导的小康阶段,再到如今以服务主导的消费阶段。在这个阶段,百姓消费或者是生活需求已渐入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平分秋色的二元时期。以新供给顺应和引导生活新潮流、新时尚,则将演绎又一轮的消费升级,从而带动又一次的产业升级。笔者仅以管窥之见例举一二:
一是住宅消费“移动化”、出行消费“便捷化”的趋势,将带动房产租赁市场及汽车市场和旅游业的繁荣。
何谓住房消费移动化?通俗地说,就是改买为租。这不仅是从年轻人的购买力出发,也从职场的流动性,以及住房的舒适性、时尚性等角度考虑。可以预见的是:房产租赁的需求仍会保持一定的增量。
在买房和买车之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首先选择买车。这也是为什么一段时间以来投资房产有风险,投资车库收益见涨的原因。有分析说,预计中国的汽车饱和点将类似于东亚模式,预计在每千人拥有230-270辆左右(2015年每千人拥有量120辆)。如此看来,中国汽车消费仍有空间。而随着高铁、高速公路、地铁、城市轻轨等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交通的便捷性会从客观上拉动人们出游的积极性。
二是日用品消费海淘化,奢侈品消费日常化的趋势,将使跨境电商等继“双11”之后有N次狂欢。
三是娱乐消费互动化、教育消费高端化的趋势,将刺激文化影视产业和教育产业的再提升。毋庸置疑,在目前线上线下O2O融合的浪潮中,娱乐产业也正向O2O转型。同时,文化影视的消费也呈直线式上升,仅电影票房已经是日本的三倍。而证券市场上,影视股的火爆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与此同时,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也将伴随《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通过而火热起来。
四是信息消费全民化、健康消费常态化的趋势,将使互联网和大健康等产业真正成为弯道超车型产业。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尤其是移动端互联网消费能力最强的国家,但目前占GDP的比例仅为4.4%,互联网消费上升的空间依然很大,信息经济产业发展仍有广阔天地。
曾有报道说,去年北京新一轮医改,把财政投入重点从“保供方”转向“补需方”,其实质是让患者成为消费者,医患关系成为了供需关系。如果说,健康消费以往更倾向于医疗消费,那么现在则转向养身、保健、医疗、养老等并重,整个健康产业链的发展反过来也会推动健康消费的持续化和常态化。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雾霾、亚健康等问题的突显,可以预见的是,健康消费的增长和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解决了钱袋子和新需求、新供给之后,自然就是消费环境的问题。有报道说,“双11”网购狂欢之后,一些地方出现“退货达到全天快递总量两成”之类的奇观。毫无疑问,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条款的实施,是对消费者的保护,也是净化消费环境的有力法器。但仅有这个武器还不够。消费环境的净化,有赖于市场监管者的执法力度,更仰仗于市场经营者的职业道德与自觉自律,还有赖于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舆论倡导。当然,要进一步刺激消费,还需通过财政、货币等手段,以减少交易环节及交易费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市场流通。
如此,有钱、有需求、有好东西、有好环境之后,何愁消费之风不吹起来?
郭 钦:“低碳”不能仅仅是穷人时尚2010-05-24 |
经济日报:把培育和发展消费热点抓实抓好2009-03-30 |
经济日报:千方百计扩大最终消费需求2009-03-02 |
侯严峰:让消费马车奋蹄“后假日经济”2012-10-11 |
经济日报:千方百计扩大最终消费需求2009-03-02 |
经济日报:把培育和发展消费热点抓实抓好2009-03-30 |
迩 晓:推进六大消费不是应急之策2014-10-31 |
“双十一”要为新常态注入正能量2014-11-13 |
王海林:拉美时尚品牌领新潮2014-11-28 |
经济日报:扩大消费要汇小溪成大河2015-03-1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