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阳:用足自贸协定的制度红利
分享到: | 更多 |
备受关注的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日前已正式实施,国内外媒体普遍把关注点放在关税减免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变化、商品更加便利进入对方市场等方面,但自贸协定给广大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样应引起高度重视。
在我国已签署的自贸协定中,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分别是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与GATT、WTO等传统自贸协定相比,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所涉及的经济问题要多得多,不仅包含了双边货物贸易话题,还涵盖了贸易之外的投资、知识产权、跨境电商等更多新议题,将对亚太地区发展高水平经贸安排产生示范效应。
正因如此,用足用好自贸协定红利的重要性正在凸显。事实上,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对自贸协定的利用率普遍偏低,现有各项自贸协定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中国贸促会曾针对中国—东盟自贸协定落实情况进行过一次专项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对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的利用率不足17%,而东盟企业的利用率则高达37%左右,是中国企业的两倍还要多。
以原产地管理为例,在国际贸易中,自贸协定项下的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被称为“有价证券”,是一份真正“能省钱的证书”。遗憾的是,真正能主动申请原产地证书的出口企业并不多,企业普遍缺乏“用惠”意识。
即便是一些已经拥有原产地证书的企业,对自贸协定的理解也往往简单停留在减免关税层面,“用惠”能力亟须提升。笔者在山东调研时发现,不少韩国企业在自贸协定谈判期间就已在青岛、威海等地布局产业,本土企业利用原产地优惠等关税政策到韩国设厂的却寥寥无几。
为此,海关、商务等部门应继续加大对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政策的宣讲,为各类协定的实施推进做好答疑解惑。与此同时,广大企业也应抢抓改革创新带来的发展机遇,提高“用惠”意识,提升“用惠”能力,真正用好用足自贸协定带来的制度红利。
编辑:丁斌斌
国际时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亮点纷呈2011-05-12 |
经济日报: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新动向2013-05-15 |
钟 声:中美投资合作需要好环境2013-07-22 |
李 扬:开放试验田,战略试金石2013-09-30 |
钟 声:增强中欧经贸合作抗风险能力2013-10-29 |
文汇报:以开放型经济体系推进全方位改革2013-11-26 |
王 宪:中企缘何缺席阿尔斯通并购案2014-05-06 |
新京报:中国海外投资提速该防哪些“坑”2015-02-16 |
梅新育:愿与斯里兰卡朋友分享一个引资故事2015-03-26 |
王江雨:国企改革也须考虑国际环境2015-06-29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