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受环保部委托,东北环境监察中心会同黑龙江省环保厅,向哈尔滨市反馈了环保综合督查情况。该督察情况提到,哈尔滨每天约有两万吨污水直排松花江支流阿什河。阿什河是松花江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据记者了解,阿什河目前属于劣Ⅴ类水体,水质属于重度污染。(《中国青年报》1月7日)
松花江之于黑龙江,如同黄河长江之于中国,不仅是地域文化的符号,更是生息于斯的根本。“两万吨污水直排松花江支流”,地方环保厅分别于2015年6月和12月发布的第一三季度的水环境质量状况报告中就提到过,那么,“长出牙齿”的环保执法去哪了呢?
在“污水直排”的背后,还有以下不难想见的问题:比如国家重点规划的69个松花江项目完工率仅为53.6%,其中42个环境基础设施项目仅完工12个……拍桌子撂狠话的《环保法》、被寄予厚望的“水十条”,在地方遭遇如此命运,治污或者环保,是个多么绵软乏力的字眼呢?
来自环保部的数据称,截至2015年10月底,环境保护部约谈了长春、沧州等15个城市的政府主要负责人。据说,在约谈制造的巨大政治与舆论双重压力之下,地方“一把手”无不如履薄冰。更显雷霆的,是2016年新年伊始,河北省领导班子主要成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约谈。应该说,这些手段与举措,级别愈来愈高,压力愈来愈大,但,可能还是停留在“触动”层面。
直接堵截,当然不太现实。城市在发展,企业在生产,谁能不吃不喝呢?行政命令式的禁令,只能一时“晴好”,要想水清岸绿,还得靠生态系统的重建。如果想法敷衍、理念不清,又加上制度落实“两层皮”,惩戒又左右掣肘,一旦潜规则烙印于人心,环保调子再高,应和者怕也寥寥。
及至今日,我们应明白一个道理:环保要“长牙”,必然要支付成本。青山绿水不是显性政绩,在“稳增长”压力不小的时候,环保的压力恐怕更会倍增。道理很简单:环保与粗放式发展,确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不要指望一边跟污水妥协、一边改善环保执法质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环保之权若不能硬气,全民治水或治霾,就只能“想得美”。
地方有地方的算盘,监管有监管的主意。执法若不能吓住明目张胆的乱排放,源头治理,从何谈起?
评论聚焦:别对“跌倒指南”吹毛求疵2011-09-09 |
快评论2012-05-16 |
语出今人2012-11-28 |
评论图说:“熄灯一小时”更多是一种警示2013-03-26 |
一周看点(第227期)2014-05-09 |
学生谢师何必非得“宴”2014-06-12 |
众声2014-06-17 |
寿光火灾,说好的“防患未然”呢?2014-11-19 |
倒卖信息2015-01-13 |
邓海建:“双11”,电商为何输不起?2015-11-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