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987年9月14日,“穿越长城,走向世界”几个字符由中国的科研人员发向国外。由此,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诞生。短短20年后,中国网民数量已居世界首位。互联网彻底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更是成长在“E时代”中,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对人的影响已经成了世人无法忽视的问题。
相比改变国人的生活理念和习惯,网络对我们思维方式的改变更加深刻。近年,“互联网思维”成为一个“热词”。有关如何借助网络来销售、学习、社交进入了街谈巷议,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互联网+”对企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里,消解权威的“去中心化”特质始终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当网络“大V”的言论取代了过去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当网民的“众声喧哗”现象成为舆论界的“新常态”,我们或许已经很难分辨这些观点、信息的真伪和正误,这反而需要我们自己提高知识水平和判读能力。由此一来,尽管互联网打开了国人认知世界的窗户,但一些有害的信息也随之进入我们的视野,从而影响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知识结构。
因此,借助互联网思维完成自我的启蒙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就成了格外重要的事情。当空间距离被网络拉近后,论坛、专题网站的兴起,成为上一个十年最先出现的网络事件。比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有很多赈灾信息和救援消息都是借助百度贴吧来发布的,网民参与灾区支援不仅可行,而且借助这样的方式,许多年轻的网民也实现了对自我身份的建构——他们能由此意识到,我是这个国家、社会中重要的成员,我对国家大事件的参与或许可以影响到集体。这样一来,年轻人的主体意识由此萌发,有不少青年人称2008年的抗震救灾是自己思想上的“成人礼”,大概也与互联网对舆论的引导密切相关。
其后,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络的崛起,成为青年人在大学期间最热衷的网络发言空间,网络“社交广场”将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人的生活和思想聚合起来,它们经过混交、熔炼、萃取,进而影响了很多人对世界的看法,甚至影响了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其后,微博、微信的勃兴,产生了大量的自媒体,进而衍生出许多新媒体产品,微信公众号就是近年崛起的重要互联网产品之一。
据了解,目前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公众号数量超1000万个,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与此相关,微信用户衍生出了无数个微信群聊。这就把既有的社交网络重新整合,将“陌生人社交”变为“熟人朋友圈”,虽然提高了纵深社交的“门槛”,但却在更大程度上凝聚了熟人关系。如此一来,就彻底改变了最初互联网的“连接”陌生人和陌生信息的功能,而是将互联网科技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在熟人社交中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这些互联网时代中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生成了年轻一代的知识结构与精神图景。
陈一舟:“标题给力”隐喻“给力的时代”2010-11-12 |
“盘点网络热议事件十大关键词”之“捍卫网...2009-12-04 |
李 沛:温婉大气的中国正款款走来2011-01-27 |
湖北日报:承叩拜之遗风 失教育之精髓2014-09-01 |
王 勉:乌烟瘴气少了 网络空间更清朗了2014-10-05 |
“国平评论”研讨会在浙江传媒学院召开2015-04-27 |
孤 松:“互联网+”时代争当“中国好网民”2015-06-19 |
蒋 波:抹黑英雄恶搞历史成网络公害2015-06-25 |
王 谦:缩小“数据鸿沟” 点赞亲民“盛叔”2015-07-31 |
黄集伟:这才是2015最好的民间语文课2015-12-3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