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一。当前存在哪些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危害在哪里?如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金融风险呈现新特征
风险与金融如影相随,既有来自资产信用和市场波动的风险,更有来自实体经济产能过剩、房地产高库存、债务违约等带来的风险隐患。
“首当其冲的是金融体系面临的信用风险。当前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已连续46个月同比负增长。伴随许多企业利润率下滑,银行的不良贷款呈现持续上扬的态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判断,2016年实体经济整体仍将处于调整之中,特别是随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推进,意味着相关产能过剩企业会加速退出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不良贷款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而产能过剩行业本身具备的结构性、区域性和周期性特征,也势必会一定程度上蔓延扩散到金融行业。
数据显示,自2011年9月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5个季度呈现“双升”局面。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达到1.59%,创近四年来新高,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1863亿元,比年初增加2038亿元。
处置不良资产专业机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总裁臧景范告诉记者,当前不良资产风险呈现一系列新特点,而且化解难度加大。一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持续攀升,资产质量面临较大压力。从行业看,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行业。二是实体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不良资产的高位运行使得风险在行业间、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间蔓延,隐含风险传染性强。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10月末,工业企业的负债率达到56.8%,负债多以银行贷款、债券等形式出现。三是金融风险成因复杂,化解难度加大。
业务交叉增大风控难度
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推进,金融业务交叉经营更加普遍,也为实现综合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出了严峻挑战。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同机构间的交叉、融合不断加深,业务、产品创新不断涌现。这种融合趋势在提高金融效率、创造新盈利空间的同时,金融风险的交叉和传递也变得日益复杂。”在曾刚看来,2013年发生的“钱荒”和2015年的“股灾”都与跨市场金融活动的过度发展有关。
我国监管结构目前仍是分业监管,即银行、保险、证?环直鹩懈髯缘募喙懿棵藕图喙芊绞健<喙苁欠挚?模??式鹆鞫?丛诓煌?氖谐〖溆巫咧鹄??佣?纬闪艘恍┘喙艿幕野椎卮??擦粝铝朔缦盏囊?肌?/P>
“不同于单纯的呆账坏账和信用风险,贯通于不同市场间的金融产品带来了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看似一笔不起眼的坏账,由于风险的层层嵌叠,会带有极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曾刚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105年6月末,我国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已达到71.13万亿元,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其他金融产品。
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来自民间金融的风险同样不可小觑。网贷平台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跑路,打着互联网理财的旗子进行非法集资……近年来类似的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让金融风险更趋多元化。
臧景范也表示,不良资产往往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债权债务关系多重交织,甚至牵扯到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非正规金融运作,导致资产处置难度增大。
做好应对 防患于未然
面对多重金融风险,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无疑要提高警惕,做好相应的准备,应对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
曾刚认为,金融机构首先要盘活存量,加快处置已经发生的不良资产,避免不良包袱的累积。他建议金融机构通过采取核销呆坏账、探索不良资产证?换?确绞郊涌旒醺骸?/P>
其次,商业银行要动态优化贷款结构,加快从国家不支持、不鼓励的行业中退出,将更多资金投向国家战略支持的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等新兴行业中去,既有效支持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又降低了资产组合的风险。
此外,金融机构要加快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适当提高资产拨备率、资产充足率等方式增强应对风险能力。曾刚强调,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效率不只需要金融机构的努力,也离不开司法、税务等部门及地方政府的支持,逐步完善处置逃废债等违法行为的法治环境,加大执法力度,不断优化信用环境。
针对跨市场金融业务快速发展隐含的巨大风险,曾刚认为,要适应交叉风险的发展趋势及其风险特征,适时调整和优化现有的分业监管架构。“要尽快打破刚性兑付,避免金融机构为吸引客户竞相提高产品收益率;要加强监管协调,尽快建立由具体部门牵头的统计体系,及时、全面了解跨市场交易的规模以及资金流向。此外,要加大对重点业务的监管力度,尤其要关注银行资金与资本市场的交叉,防止引发系统性危机。”曾刚指出。
(本报北京1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温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