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随着打工一族的集体返乡,上海的服务价格齐刷刷上升,涨幅从50%到100%不等。O2O(线上对线下)的上门服务也一夜回到五年前,没有补贴、上门服务锐减。有分析认为,人力成本看涨、风投意兴阑珊,春节的状态可能是O2O未来面临的“新常态”,用风投的钱和低价劳动力堆出来的O2O幻想正在回归现实。(2月5日《新闻晨报》)
2015年,互联网金融、O2O服务等多个新兴领域,出现了大批企业关门歇业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归结为各相关领域,从创业者到投资者的高度不理性和不成熟。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将原有的线下服务转为线上+线下,一来避免高度同质化的模式雷同和跟风,模式首创者也需要构建起难以被模仿甚至照抄的“护城河”;二来要设计出清晰的价值理念,尽可能避免培育市场、培养消费者消费习惯过程中,一味依赖双向补贴——毕竟,单靠“烧钱”,并不足以培养出一个规模较大、形成强烈消费习惯的客群。
对于常见的O2O服务来说,将线下服务转为线上和线下相加,重要的是要为平台和交易双方创造价值。为商家带来相对更多的订单,并发放奖励补贴;同样为消费者创造下单便利和价格优惠,这是很多O2O服务软件、平台的模式核心,可以支撑初期成长,却会造成很高的资金压力,如果企业不能从获得的交易数据、客户数据中发掘出价值内容,持续经营便难以维系。
入驻、加盟O2O服务平台的商家,在初期会迎来订单数量暴涨的局面,但之后,(移动)互联网所可能带来的订单增额将非常有限,并且,商家受制于经营和服务能力,以及变得越来越贵的人力成本,对于O2O服务的热情度也会下降。春节期间O2O服务商家取消服务,或大幅上涨服务价格(更可能是以此方式拒绝在春节期间提供服务),说明O2O平台所能为之带来的收益,低于乃至远低于人力成本假期期间的增额。
今年春节,O2O服务基本上停止了对入驻商家及消费者两端的补贴激励,这也使得服务价格回调到O2O出现前的历年春节期间的高价水平。因此表明,尽管O2O“烧钱”日久,但商家的经营重心转向偏重(移动)互联网、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的目标,依然没有时间,凸显了O2O服务现有价值模式的缺陷。
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迄今仍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但正如O2O在上海乃至全国多地,春节期间遭遇的尴尬一样,如果仅仅只有展示方式、支付手段等环节意义不大的改变,而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技术内容、商业模式的创新,不能创造出一个内嵌互联网价值理念的价值新模式,看似喧嚣闹腾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热潮,终将昙花一现。这也提示各地的科技创新部门、经济主管部门,在打造创新创业园区、制定产业和创新激励政策时,要避免短视思维,不能将打造短平快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热潮作为政绩目标,更不能将公共资金廉价投放于不具成长可能的O2O服务平台等企业,用来支撑其降价促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