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天价鱼背后的“高定价”与“低段位”
马婉莹
//www.auribault.com 2016-02-17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每次遇到一些重大的日子总有那么一些生物占据人们的视野。去年国庆,38元一只的青岛大虾引发了人们对大虾的兴趣,并且上升到地域黑。今年过年,类似的事情在哈尔滨上演,如果青岛事件让你知道一只大虾的定价,那么哈尔滨让你普及了一条鱼的常识。

  游客哈尔滨吃饭被宰上万元,其中1份铁锅鱼5700元。究竟是什么鱼,价格这么贵。

  根据百度百科,这种鱼的名字鳇鱼,一般体重50-100公斤,有“水中大熊猫”之美称,1998年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定为濒危保护动物。但是吊诡的是,这家饭店卖的是野生鳇鱼,当然这些不在我的观察范围,这是生物学家的事情。

  这件事情引发关注的大概有这些点:吃了一顿上万元的铁锅炖鱼;第二,店家虚加斤两,10斤4两变成了14斤4两;第三,发生纠纷后,对方动手打人,甚至当着警察面打人;第四,报警后,警方威胁拘人,他们只能付钱息事宁人。

  吸取了青岛大虾失败的危机公关,这次哈尔滨的相关部门采取的行动十分迅速,并且在昨天公布出了调查结果。

  第一,我们找不到游客了,店家说确实是14斤4两;第二,鳇鱼价格明码实价,游客之前表示没意见;第三,饭店最后打了七折,真没收一万多,只收了7000多;第四,警方文明执法,“陈某与饭店负责人拥抱和解、互留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并对民警过年期间快速出警帮助化解纠纷表示感谢。”

  根据这个调查结果,可以说结局皆大欢喜。但是,我介意的可不是那缺少的四斤四两,我介意的是物价为什么那么贵,如果所有的理由都可以明码标价这四个字概况,大概以后只能怪自己穷了。

  若从经济学角度对青岛大虾事件加以透视,这其实是一场由市场定价所引发的纠纷。在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里,“看不见的手”魔力就来自于自愿的市场交换,各取所需的买卖双方因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帕累托优化”。市场交易所形成的价格则会发出信号,引导形成市场的供需匹配和动态平衡。

  不想赚取“利润”的公司一定不是一个好公司。关键是怎么赚。在成本结构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提高产品定价自然是一个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问题是你凭什么定高价?买卖讲求个你情我愿,一厢情愿未必有人买单。如何拿捏得当,考验商业智慧和经营能力。

  这次的天价鱼事件能够引发如此热议的讨论,大部分人还是会介意这条鱼的定价,虽然是明码标价,市场竞争,但是这样的定价未必考虑了大多数消费者实际消费能力,这条鱼用离谱的高定价诠释了其本身的低段位。

  店主之所以敢喊出天价,其实是基于“反正就一锤子买卖”的投机心理,钻的就是游客人生地不熟、停留时间短暂、维权成本高昂的空子,上了贼船就得纳完粮才能下去。在此情境中,游客无论多心不甘情不愿,都会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窘境,可能就选择忍气吞声了。

  但高定价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只要你段位够高,不愁没人屁颠屁颠地送钱上门。只要你真正为购买者创造了满足需求甚至超出预期的使用价值,在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从不缺少愿为高价买单者。

  可是,这次天价鱼却是一场“高定价”搭配“低段位”组合,这是一种最糟糕的组合。从舆论中,我们就知道这条鱼这家店的段位有多低。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