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中国经济应对挑战自从容
林火灿
//www.auribault.com 2016-03-0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更多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中国经济增速从2011年的9.5%渐次放缓,至2015年GDP增速为6.9%,比2011年放缓2.6个百分点。

  面对这份成绩单,有人用“创下近25年来新低”来描述;有人借机渲染中国经济增速“破7”;更有“国际大咖”断言中国经济将“硬着陆”。这些唱空中国经济的论调背后,其实是对中国经济的严重误读。

  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迎来了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这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推进的必经过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在不断形成,经济增速出现换挡是正常的。

  事实上,尽管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但中国仍然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以更加从容而淡定的姿态,应对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这份从容与淡定,来自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屈指可数。2015年,我国的GDP增量按当年年末汇率折算,相当于全球排名20位左右的国家全年的GDP总量,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具体指标看,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就业形势总体上十分平稳。2015年,我国新增就业人数在增长,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在5.1%左右;居民收入稳定增加,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5%,城镇居民增长6.6%.此外,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逐步深化,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逐步见效,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积聚,中国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这份从容与淡定,来自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积极变化,以及稳步提升的发展质量。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现价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到50.5%,比第二产业高10个百分点,超过“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目标。

  在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的同时,第二产业朝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方向加速发展,经济平稳运行的动力有序转换。当前,我国与消费相关的行业,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的行业,均保持着较快增长的景气状态,而资源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却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从过去拼资源、拼劳动成本转向创新驱动。

  这份从容与淡定,来自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中国经济地域幅员辽阔且产业类型多样,这就决定了中国经济的支撑并非独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和韧性。从城镇化来看,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城镇化发展仍然有巨大的空间。从工业化来看,尽管我国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居世界前列,但在产业升级、提高附加值等方面仍有很大潜力。此外,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蓬勃发展,一些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正在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更加自觉地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按照五大发展理念,锐意改革、主动作为,完全有能力把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化为现实,从容地引领中国经济迈上新台阶。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