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央行将从7月1日开始运行新的非银行支付账户体系,这几日来,为符合央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规定,支付宝和微信方面都在其官方渠道放出消息,提示即将对用户账户进行“升级认证”,这一说法被业界认为即是启动账户实名制的提前“放风”。央行规定:支付机构负有“了解你的客户”的义务。(4月7日《新晨报》)
自去年12月《办法》公布以来,网上支付不再方便的担心便弥漫开来,事实上,今后最不方便的群体恐怕是虚假账户和诈骗人员,而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带来的只是“安全指数”提高的方便。
新规将根据客户身份认证情况将个人网络支付账户分为三类,信息认证标准越高,余额付款的额度也越高,其中最高等级账户的年累计额为超过20万元,可以说满足了绝大多数用户的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新规只是对余额付款做出额度限制,用户通过银行网银支付和快捷支付等方式并不受限。
“败家娘们”的担心也许是多余的,因为证明“我就是我”并不难,除了身份证、银行卡认证以外,再通过社保、水、电、燃气公司等单位进行验证也不是什么难事,如果一次的麻烦可以换来今后的安全,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在《办法》出台之前,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就早已推出被盗险,可以说现在不过是有了双重保险。
那央行此举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安全。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用户账户被盗刷的案件频频发生,维权时又存在投诉难、取证难、维权难的情况,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账户信息不实。此外,第三方支付行业也已从传统的支付平台延伸到多个商业领域,P2P理财、信贷等业务迅速铺开,而e租宝、中晋等百亿级平台的坍塌也让人们看到,其中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如果监管手段无法及时跟上市场的步伐,必将给群众的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
便捷与安全孰轻孰重?显然,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换来的便捷不可持久,唯有自律与监管同时发力,才会实现多赢的局面。这一点,用户也许没考虑到,急于铺开市场或盯着客户沉淀资金的支付机构也早习惯了“萝卜快了不洗泥”,但作为监管机构,央行必须在便捷与安全之间做出平衡,切实保障用户权益,不断提高支付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在更加安全的基础上追求互联网时代的便捷红利,央行新规不仅有利于保障用户权益,也为新环境下监管如何与时俱进提供了参照样本。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