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微商发展中时常出现的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消费者维权难等问题,以及商家无节制发展代理、非法集资等症结,使其“繁荣”备受质疑……中消协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消协组织2015年受理的远程购物的投诉有20083件,网络购物占比达95.41%,其中以微商为代表的个人网络商家成为投诉热点。(8月11日《人民日报》)
所谓微商,通俗地讲就是利用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产品展示与销售的卖家。创业、就业也好,专职、兼职也罢,微商并没有“原罪”;只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技能和智慧赚钱,这样的劳动者就值得尊重。微商在社会评价体系中不受待见,既和随处可见的“刷屏”有关,也和“微商变危商”密不可分。
微信等社交工具,原本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社会交往网络,维系的是熟人之间、半熟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微商将这种情感关系工具化,进行了利益变现。明明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却披上了人情、交情、信任的外衣;商品的品质,更多地依靠微商的道德自觉、声誉等柔软的力量进行约束。处于法律真空地带的微商交易,难以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护佑。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办法来解决;举证困难、维权成本过高,往往让消费者不得不放弃。
在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的当下,物质的丰盈和精神的贫乏一旦联手,就会让一些人滑向欲望的深渊。微商交易不能形成具备法律效益的契约关系,只能依靠文字、口头的承诺;一旦卖家“杀熟”“翻脸不认人”,消费者就只能上当吃亏——缺乏实名登记、缴保证金、信用评价、第三方支付保护等规则的限制,让微商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
缺乏制度化、规范化举措来保驾护航,微商交易就“主要看运气”;遇见一个好的微商是一种幸运,遇见一个坏的微商是一种不幸。“小散乱”的微商,在享受互联网经济带来的便利与好处的同时,也让其陷入了“公地的悲剧”。一些微商从无规则、无底线中受益,却切割了公众对微商的社会信任。
大浪淘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留下来的,还是那些注重口碑和声誉、以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取胜的微商。一方面,要将微商纳入法律规范体系, 给他们戴上“紧箍咒”;另一方面,微商也要呵护稀缺的信任,用诚信经营来安身立命。否则,微商的饭碗丢了,又得重新找饭碗。
微商交易在本质上是一种市场交换,而不是情感互动,需要在法制框架内运行;如果任由微商交易在人情化逻辑里打转,难免会让“微商变危商”。做熟人生意并没有过错,只要讲规矩就好;不论顾客是什么人、和自己是什么关系,微商只有保障商品品质,才能做大做强。
信海光:“微商”乱象并非无法可治2015-04-20 |
蒋??:莫让微商乱象在朋友圈肆意生长2015-05-25 |
苑广阔:不能坐视微商成“危商”2015-06-19 |
北 岸:微商凭啥“火”起来2015-07-03 |
堂吉伟德:“杀熟”微商式微不过是在讲叙一...2015-08-18 |
产经观察:微商没落折射了什么?2015-12-02 |
产经观察:微商没落折射了什么?2015-12-02 |
微信朋友圈如何呵护一个“干净屏幕”2016-04-14 |
微信朋友圈为何越来越缺乏吸引力2016-04-14 |
打击微商传销得补法律漏洞2016-07-04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