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莫让盲目逐利遮蔽了“天眼”
张东锋
//www.auribault.com 2017-03-16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有着“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最近又颇受关注。不过,与去年刚刚建成时引发的公众好奇不同,此次是因为“钱”。针对之前网上流传的“天眼”门票定价669元、368元等诸多说法,平塘县发展和改革局日前回应说,经过听证会等一系列程序,已决定收费项目明确为景区摆渡车票50元/人,以及天文体验馆门票50元/人,如果只是游览“天眼”则只需花费50元乘坐摆渡车即可。

  看来公众只是虚惊一场。不过,大家有担忧倒也可以理解。去年国庆节前夕,也就是“天眼”刚刚建成那会儿,平塘县旅游局市场开发科负责人接受贵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景区门票定价在368元/人,其中包含了FAST观景台、天文体验馆、文化园以及景区内的车费。只是这个方案在国庆期间试运营时并未执行。所以,公众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国庆节后,负责景区运营的贵州三天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跟着发布了一个新价格,也是得到官方证实的256元临时价。值得庆幸的是,当地发改局于今年1月20日公布了前面提到的那个最多只需100元的听证价,比临时价优惠了一半多。细细琢磨这个调价的过程可以发现,守着这么一个被誉为创下“中国制造”新高度的宝贝,当地一些部门不是没有逐利想法的,只是价格部门“经过听证会和县里各种考量后”,及时制止了这种冲动。

  作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天眼”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工程”。其历时22年建成,不仅建造本身克服了诸多难题,在工程技术上实现了诸多突破,更重要是这个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的“巨锅”,将承担起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空间飞行器的测控与通讯等众多科学探测和应用任务,哪怕想象一下都会激发公众的自豪感和好奇心。当地政府围绕“天眼”做旅游文章也在情理之中:公众有需求,当地配套建设一些参观设施以及科普场馆,使“天眼”不局限于科研,延伸出科普教育功能,并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景区服务收费,而在于怎么收费以及收多少。梳理一些网友意见不难看出,即便是此前试行的256元临时价,一些网友也表示可以接受,关键是相关的科普场馆建设能否提供公众期待的服务,通俗点说,就是“这个钱花得值不值”。

  那么,对地方政府来说又该如何衡量这种“值不值”呢?恐怕就不能只简单地用“门票经济”来算账。一方面,就“天眼”的工程性质来说,它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的,这意味着其首先是一个国家科技项目,也就不能忽视其公益性质,即在不影响其运行的情况下,应该最大限度地向公众开放参观。这也是当地政府免去门票、且不与科普场馆绑定收费的应有之意。另一方面,比盯着门票更重要的是,应该看到“天眼”的地方名片功能。之前有报道说,“天眼”的建成,让其所在镇的村民看到了商机,纷纷兴建配套餐饮住宿设施,这生动体现了“天眼”客观上对地方经济的带动效应。要让这种效应发挥得更大,就应该以这张名片为切入点做更大文章,即通过发掘“天眼”的科普功能以及地方特色风土人情,让游客在这里停留时间更长,体验更丰富,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平塘发改局物价科在解释“天眼”听证后的价格时曾说:“‘中国天眼’作为重大科学设施应成为科学教育的平台,不是盲目追逐利益的工具。”但愿面对公众的高度热情,当地政府能始终保持这样的心态。须知,科学工作者透过“天眼”看到的是宇宙,而公众透过“天眼”的收费看到的是平塘县。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