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IMF何以看好中国经济?
张敬伟
//www.auribault.com 2017-07-27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上半年的中国经济成绩单不错,达到了6.9%。这一经济增速意味着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是绩优股——因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开行(ADB)、世界银行(WBG)、普华永道等多家国际机构今年相继发布的经济预测报告都对中国经济存乐观预期。

  尤其IMF,年内第三次上调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预期。此前,IMF先后在4月和6月两次上调中国经济的预期。7月24日,IMF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0.1和0.2个百分点至6.7%和6.4%。

  就在同一天,IMF总裁拉加德更发出惊人之语,如果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增长保持强劲,组织可能在10年内将总部设于中国。由于IMF的总部应该设在最大经济体成员国(目前在美国),拉加德的潜台词则是,中国在未来10年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IMF等国际组织对中国经济的乐观预期,并非是给中国“加油”或“给颗糖吃”,而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表现良好。在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是稳增长和调结构双向而进且表现良好的国家。6.9%的经济增速,维持了“中高速增长”的“高速区间”,稳增长的目标一直未脱序;调结构从新常态定位到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深化,在逐渐消除危机时代积累的结构性沉疴痼疾,为新经济周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还在进行时,但是改革成效初显。更甚者,中国经济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特别是外部风险因素传导下的市场动荡不安。直接的表现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人民币汇率改革也在国际化和市场化两端取得成效,人民币汇率逐渐回稳,避免了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资本市场经过严监管,也消除了搅扰市场的诸多不安定因素。

  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则直指金融领域的诸多乱象,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指明了金融脱虚向实的方向。让“僵尸”企业退市、消化存量地方债和减少新增债务,遏制非理性对外投资和稳定楼市并建立长效机制,成为政策面的重点指向。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是系统性和全方位的,中央表现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对外,中国成为新型全球化的引领者,这和逆全球化的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中国引领的全球化有实质性的内容,既有亚投行这个新的全球金融机制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提供大规模基础设施基金,更有“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提供产能和资金。因而,中国引领的新型全球化,为新经济周期的全球市场提供了新动力和新方案。

  相比之下,特朗普虽然继承了奥巴马时代量化宽松刺激下的美国经济复苏的成果。但是,美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也是很明显的,最直接的就是要让美国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加息缩表齐步走。但是“双箭齐发”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又受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制约。譬如,由于核心通胀率较为低迷,美联储主席耶伦对于加息重回谨慎姿态。美联储加息对外部市场的影响以及外部市场对美国市场的反作用,也是耶伦必须考虑的风险因素。

  虽然年内影响美国加息缩表的“黑天鹅”减少了,但是美国国内的“灰犀牛”或会莽撞冲击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一是特朗普的经济政策至今未能得以有效实施,其减税计划和大规模基础建设计划还在纸面上;二是特朗普深陷“通俄门”不能自拔,众议院刚刚通过严苛的对俄新制裁,而且限制了特朗普改善对俄关系的可能;三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引发全球呛声,其坚持双边贸易重新谈判的策略对多边主义造成了困扰,这反过来也会影响特朗普的执政能力。

  安倍政府也陷入政治丑闻,“安倍经济学”推进的改革可能会中断,这对好转但缺乏后劲的日本市场不是好消息。

  欧盟和英国的“离婚官司”正在开打,这对欧盟和英国的经济复苏带来了麻烦。欧洲还必须面对越来越多的恐怖主义滋扰,欧洲要重回危机之前的经济地位,也不大可能。

  像IMF这样的国际组织,对于新经济周期的主要经济体表现看得更清晰,看好中国一点都不令人惊奇。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