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财经

激发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

王晋斌
2020-06-05 08:27:20  来源: 人民日报

激发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

——近距离观察中国经济③

 我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具有“强刚性、足韧性”的基础,可以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强大支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消费回升”。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与韧性,从几组数据中可以得到体现:“五一”假期,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清明假期增长32.1%;全国邮政行业共揽收快递包裹11.02亿件,同比增长41.8%。可以说,消费势头开始上扬,部分行业逐渐恢复。

  2019年我国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这说明我国消费规模将持续扩张,消费升级态势会越来越明显,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今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受到了较为明显的冲击,但这个冲击只是造成了消费的短期压抑。线上消费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仅下降0.8%。这充分说明,我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具有“强刚性、足韧性”的基础,可以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强大支撑。

  当前,国际疫情蔓延势必会对我国外贸造成较大影响,在外需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扩内需、促消费对于保持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大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从居民个人的家庭决策来说,收入越高,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都会增强。因此,为了促进消费回暖,想方设法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是治本之策。在合理统筹地方财政收支的基础上,发放财政补贴和消费券来刺激消费,亦不失为促消费的有效手段。

  疫情防控期间,直播带货、线上团购、云旅游……线上新型消费方式不断涌现,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消费的不足,起到了扩内需、促消费的作用,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可以激发牵引效应,激活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这段时间以来,有的在线教育平台销售额翻倍;一些大型电商“五一”假期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30%以上。这都说明,对涌现出来的新消费新趋势,可以妥善加以引导、扶持,在监管上秉承包容审慎的原则,在资金、税收等政策上给予关照,助力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激活消费新增长点。

  往深层看,经济体系实际上是生产与消费的循环,消费不会凭空产生,而需要生产与之相匹配。换句话说,随着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也需要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的水平、产品的质量、服务的品位,从而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在疫情防控期间,国货崛起现象引人关注。在远程办公、网络展会、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领域,中国品牌表现优异,不仅服务本土用户,也在海外赢得好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机会窗口,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深层次上解决供需错位问题,实现消费和生产的双提升。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经济恢复增长创造了条件。随着14亿人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逐步释放消费潜力,中国经济将获得足够的内需支撑,在劈波斩浪中行稳致远。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