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财政政策有效性-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财经

着力提高财政政策有效性

白景明
2020-06-10 09:06:20  来源: 人民日报

着力提高财政政策有效性

——近距离观察中国经济⑤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数值已显示向好迹象。这其中,财政政策发挥了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接下来,应该更好提高财政政策有效性,为经济恢复增长提供支撑。

  要讲求时效。时效不强,政策效应就不能覆盖全过程,就不能把问题控制在起点。疫情防控期间,各项财税政策及时出台,取得实效。从今年1月底至2月,相关部门连续密集出台了几十项财税政策,涉及税收、社会保险缴费、支出等。截至2月25日,各级财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补助资金超过1000亿元;截至今年4月,全国减税降费已超9000亿元。财政政策快速出台,不仅缓解了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困难,而且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稳定了社会预期,增强了战胜疫情走出困境的信心。

  要精准发力。国家财政应更精准发力、分层次布局,重点解决各环节突出问题,尽可能放大政策效应并畅通其传导渠道以延长连锁反应。减税降费政策应聚力受冲击最大行业,如生活服务业、汽车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同时重点扶持中小微企业。比如,企业最期盼的是增加现金流,对提供生活服务、运输服务、快递服务的纳税人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对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免征增值税,都可以有效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再比如,出台了患者救治费用补助、一线医护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贷款提供贴息等一系列支出政策,专门服务医疗卫生抗疫一线、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这些政策落脚在了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创造了资金保障的坚实基础。

  还需要统筹兼顾。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揽子政策。这些政策发力点虽各有侧重,但又有内在联系,需要协调联动解决重大问题。一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部分政策聚力应急抗疫,另一部分政策着力经济社会发展,两者结合、相互支撑,以疫情防控常态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时间和空间,以经济社会发展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创造物质条件。二是要处理好当期和远期、减税降费与财政收入正常增长之间的关系,减税降费再加力势必推高赤字率,两者都不能无度,必须找好平衡点。因为减税降费推高赤字最终就是要用远期收入弥补当期支出。当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始终强调精准发力,优化支出结构,不搞大水漫灌,增加赤字以防控风险为前提,就是要妥善处理好当期与远期之间的利益平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发挥好财政政策作用非常重要。提高财政政策有效性,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有利于推动解决民生领域的突出短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