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财经

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

张凡
2020-06-16 14:01:05  来源: 人民日报

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

——让直播空间充盈正能量②

  作为一种新的零售模式,近年来,直播带货风头日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直播带货优势进一步凸显,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从网红主播“带货”到业界名人亲自出场,再到各种老字号纷纷入驻直播平台,直播带货成为新的风口。但在市场表现火爆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夸大其词的虚假宣传,到产品质量的货不对板,从售后服务的难以保障,到刷单、售假等各类乱象,都让消费者在购物中难以安心、放心。中消协的统计数据显示,37.3%的受访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担心商品质量没保障”和“担心售后问题”是消费者的两大主要顾虑。

  从本质上说,“直播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或“体验经济”的延伸。主播个人的影响力、感染力,让消费者对其推荐的产品有着更高的信任度;而即时性、互动性以及社交化的消费场景,又给消费者带来了更便捷、新鲜的购物体验,这样的特性更容易吸引用户,但也更容易藏匿问题。比如,一些主播在“选品”时,只对产品“好不好卖”进行预判,却对产品质量疏于把关,甚至为博人眼球、提升销量,夸张表达、使用“极限广告词”等引导消费者冲动消费;一些平台支付和订单跟踪系统不完善,一旦产生消费纠纷,后期退换货就难以保障;一些商家在售卖伪劣商品后,即采取下架商品、拉黑用户等手段,导致购买者陷入维权困境……如此种种,损害的是消费者的权益,伤害的是直播经济的未来。

  直播带货,借助的形式是直播,但最终交易的仍然是产品。产品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才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买它”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说,直播经济也是“口碑经济”“信任经济”,从业者的守法、诚信才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石,如果抱着做一锤子买卖的想法,必然无法行之久远。从主播、商家筑牢诚信基石,在产品质量、服务上严格把关,杜绝问题商品进入直播清单,到平台加强对经营者及主播的规范引导,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再到相关部门加强对网上“带货”行为的监管,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播带货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

  越是红火的产业,越要警惕被流量带偏。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338亿元。有机构预测,因疫情特殊时期的拉动,今年直播电商规模或将超过9000亿元。作为无数人看好的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直播带货是真正的“风口”还是“一阵风”,取决于其创新力,更取决于其发展走向。在经历“野蛮生长”带来的诸多问题后,如今直播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从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售员”新职业,将之纳入统一管理,促使其更好为消费者服务,到浙江推动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直播电商进行监管,助推解决电商交易的诚信问题,越来越多这样的努力汇聚在一起,直播经济的发展前景才能真正令人可期、更加广阔。

  诚者,百行之源也。未来,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将为消费市场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但无论模式、技术如何改变,诚信作为商业的价值基石不会改变。为商业文明注入更多正能量,就能为我们的消费生活带来更多新惊喜。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