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评论

财经

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丁 宏
2020-06-26 10:11:33  来源: 经济日报

  我国特色小镇理念起源于浙江,以其“非镇非区”的独特机制、“产城人文”的叠加功能,形成了高级要素集聚、高水平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增长空间。特色小镇的建设,重在体制机制创新,重在提升产业发展效率,重在改善区域治理结构。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应在以下五大聚焦点发力。

  聚焦特色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特色小镇之特,首先在于产业之特。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产业,纵观世界,能够长盛不衰的特色小镇,必然是强有力的产业增长极和聚合点。特色小镇在产业发展上,聚焦细分市场需求,切入当地优势主导产业链的特定环节,形成专业性强的产业精华区域,为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并提质增效作出贡献。

  比如,山东济南中欧装备制造小镇围绕航空产业、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主导产业,打造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双中心模式”,成为国家级中德企业合作区内的“园中镇”。

  再如,无锡鸿山物联网小镇启动实施“城市大脑”和“唤醒计划”,着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产业,力争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排头兵。

  聚焦文化标识,打造特色品牌价值。

  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核心,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特色小镇追求自身价值和独特优势的过程,往往是与其在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分不开的。文化可以成为特色小镇的基因,深厚的历史文脉赋予特色小镇成长发育的神韵;文化可以成为特色小镇的标识,清晰的文化形象凸显特色小镇差异化个性化的优势;文化可以成为特色小镇的动力,文化建设使小镇居民更好地获得身份认同感,实现文化的更好传承。

  天津杨柳青文旅小镇延续杨柳青木版年画历史,打造以年画博物馆、民俗文化馆、明清街为核心的文化集聚空间,实现年画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特色小镇建设要真正把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彰显文化价值底色,强化文化功能意识,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文化+”的路径有效助推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出有内涵、有吸引力、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文化品牌。

  聚焦高端要素,打造人才成长空间。

  小城镇的发展,往往面临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体量不大、品牌经济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高端要素供给不足是其关键的制约因素。特色小镇要高质量发展,须以其“小而美”“专而精”的优势适时聚合高端要素,提升发展动力,实现跨越成长和弯道超车。

  浙江余杭梦想小镇源自于仓前古镇,从建镇初期就立意要集聚创客、资本、项目、政策等创新创业高端要素,为年轻人打造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目前已成为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最为密集、增长最快的人才特区,从“千年粮仓”变为“未来良仓”,从鱼米之乡变为创新高地。

  特色小镇集聚高端要素,最关键的是要实现对高端人才的吸引。特色小镇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注重集约化发展思路,避免过度开发,精心统筹规划设计,从文化、生态、设施、政策等多角度形成对于精英人才的吸引力,为小镇居民提供低成本、宜居宜业的生存环境,形成人才集中、产业成长的良性循环。

  聚焦“三生融合”,打造最优小镇环境。“三生融合”是指按照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原则,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实现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同时,布局集约高效的产业生态圈,这是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样态。

  江苏苏州苏绣小镇追求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结合苏绣文化与传统工艺,实现苏绣文旅跨界融合,探索出一条传统产业富民的新路。

  云南曲靖麒麟职教小镇将居住生活片区与职业教育、商务服务等产业功能片区交叉布局,使产业功能与居住功能充分融合,实现产、教、居、研的融合发展。

  特色小镇应以全局性、综合性、复合性的战略眼光,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科学规划空间布局,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增强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推动多元功能叠加,打造未来城市发展新空间,适应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聚焦政企双强,打造创新支撑体系。

  特色小镇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引导与支持相结合的创新创业空间。

  浙江杭州云栖小镇采用“政府主导、民企引领、创业者为主体”的运作方式,政府通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打造产业空间,集聚产业要素、做优服务体系;民企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输出核心能力,加快创新目标的实现;政府和民企共同搭建平台,以创业者的需求和发展为主体,构建产业生态圈。发挥“政企双强”优势,明确分工、有效合作,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投入高、周期长,纯市场化运作难度较大,政府可以积极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模式和产品,通过债券、产业基金等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大型企业牵头建设特色小镇,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尊重企业家精神,激发小镇投资运营商的创造力和竞争活力。在特色小镇的日常运行管理上,探索组建由政府、企业、居民、社会组织共同构成的治理委员会,建立自我运行、自我监督、融合开放的治理机制。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编辑: 迟语洋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