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唐 伟:“替父道歉”的逆向教育令人欣慰
//www.auribault.com2014-08-13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回过头想想,我们确实都太冲动了。”11日,家住江岸区袁家社区、30岁的张女士说,为了餐厅的座位大打出手,实在是太不值得,幸好小女孩站出来化解了这场风波。张女士软下心来,对小女孩说:“阿姨不告你爸爸了。”最后,男子也递上自己的名片,称看病的账单可以找他报销。(8月12日《楚天都市报》)

  一个座位引发的冲突,由语言到肢体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两个人都受了轻伤。从整个细节来看,男子带着孩子就餐,却因为“爱之过切”而言语和行为都出格,理应为此承担主要责任。在“易怒的中国人”的整体环境下,矛盾的导火索还是属于“公德缺失”,没有了谦让精神,也没有了规则意识,才会“利己之下”而采取了过激的行为。在此情形下,唯有知错能改主动担责,才能大事化小回归理性,否则就可能导致事态升级,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现实中,一个细节引发的惨案并不鲜见,公交车上的拳脚相加,长长队列中的互相谩骂,中国人似乎变得越来越暴力,由此导致的恶性事件也越来越多。比如据媒体报道,安徽合肥一女子驾驶白色骄车在路边突然倒车,蹭到了一边的流浪汉孙某,面对对方的质疑,女子出言不逊,不屑地说:“又没撞到你,为什么要跟你道歉。”导致被掐死抛尸野外。如此结局自然令人唏嘘,其过程与场景跟“争座冲突”何其相似,好在一个小女孩在此时站了出来,通过自己“替父道歉”的行为举动,给双方都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并通过行为导向让成人心生耻感,意识到自己的不对,最终冲动消失而理智回归。

  大人本是孩子的榜样和导师,结果却在失控的行为下,由孩子进行了一场反向教育。事情最终得到圆满解决,逆向教育固然令人蒙羞,但小女孩的行为表现,却又不免令人倍感欣喜。一者,小女孩的表现说明,即便社会处于功利而浮躁的大环境,利己主义泛滥成灾,但孩子还依然保有最基本的道德感,还有明确的是非观,不但能辨别是非,还能在关键时刻有所担当,足以证明教育在其间发挥了作用,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是非评判产生了关键性影响。

  二者,反向教育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对于孩子的教育既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也能对教育者本身的行为产生影响,并通过逆向教育来强化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实上,每一起逆向教育都足以引起成人的反思,比如2012年,河南焦作一小女孩坐公交时脚被车门夹住,其母亲知道后赶到并粗暴地扇了女司机一个耳光。小女孩看到后,赶紧向女司机鞠躬表歉意。当成人被功利和世俗蒙蔽了心智,而孩子却可以用单纯和纯洁来给予净化,让每一个经历者和见证者都由此受到教育。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与别人分享其教育秘籍时,多次提倡“孩子纠正父母缺点”的逆向教育。“小手牵大手”的逆向式教育给予人最大的启示,或许不在于个案的表现,而是在如今天榜样沦陷和教育者自身滑落的情况下,如何让孩子的权利得到保护,自由得到体现。当孩子的成长路径不再受功利式和世俗式教育的影响,其人格和素养得到了塑造之后,便会反过来对成人的行为形成影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