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国有资产为什么不好好利用起来?”“养老中心投入能不能再追加一部分?”……最近,在观点交锋中,延续16年的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会再度出发。村落里的民主恳谈,曾吸引欧洲几十名外交官现场观摩,被认为是“实现民主的一种途径”。从更大的视野来看,这泥土里长出来的民主载体,恰是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的一个缩影。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这正成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生动实践。两会前夕,“2015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的网上征集,上线一周就获得210万访问量;去年一年,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就开了19场,场场直击社会热点;在各地,“请政协提出决策建议”“先听听群众意见”,渐成党委决策的新模式……协商机制不断完善、协商载体日益丰富、协商文化逐步发育,在中国的政治土壤中,协商民主正开枝散叶、蓬勃生长。
毛泽东早就说过,我们政府的性格,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时至今日,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更是化解矛盾、推进改革不可或缺的治理方式。社会转型期、改革深水区,价值取向多元、利益诉求多样,一事当前,你看重的是就业,我关注的是环保;你追求的是效率,我渴望的是公平。不同的社会诉求,如何转化为有效的政策选择?多种多样甚至相互龃龉的诉求表达,如何弥合分歧、凝聚共识?转型期的治理难题,可以从协商民主中找到答案:通过对话了解分歧,通过商量找到最大公约数,进而凝聚各方力量、化解改革风险。
相反,如果决策过程缺少协商这个环节,就可能引发民意反弹,改革过程难免“步步惊心”。从PX辗转各地多遭民意反对,到建造垃圾焚烧厂引发“邻避效应”,尽管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多少批评质疑是因为信息不畅,多少误解对立是源于缺少沟通?一言以蔽之,协商将“干部对群众的说教”变为“干部与群众的对话”,民主协商于前,有利于防止矛盾产生于后。
“每一颗民主的种子都需要找到适合的文化土壤”。推进协商民主,同样需要涵养与之匹配的政治文化,需要提升协商意识、增强协商能力、提高协商素养。协商民主的基本精神,是对话、包容、理解与合作,因此,领导干部理应摒弃“举大事不谋于众”的独断思想,矫正“商量起来作用不大”的偏颇认识,拒绝“协商就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公民是协商的主体,更应具备参与意识、理性精神,如果讨论交流变成站队骂架,观点碰撞变成党同伐异,如何形成平等对话、理性沟通?就此而言,决策者广开言路、博采众谋,参与者秉持理性、和合包容,协商民主才能真正运转起来。
“本土的民主常常是最好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之所以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正在于它根植于我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文化传统,根植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我们寄望于今天开幕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待在举国瞩目的“两会时间”,一起为协商民主的发展写下新的篇章。
人民日报社论:建睿智务实之言 谋科学发展... 2010-03-03 |
新华网:政协委员8分钟讲话为何获得9次掌声 2010-03-12 |
新华网:政协委员8分钟讲话为何获得9次掌声 2010-03-12 |
北京日报:问政于民 2010-03-05 |
北京日报:问政于民 2010-03-05 |
人民日报社论:建睿智务实之言 谋科学发展... 2010-03-03 |
话题圆桌:体民情,察民意,庆祝全国政协会... 2010-03-04 |
一 吟:公开全国政协会议花销 是一个重要... 2011-03-10 |
踏上新征程 开创新局面 2013-03-13 |
朱思雄:双周协商的务实与民主 2014-07-02 |